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 中把中国叫做“ 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指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并说明其开通的重大历史意义。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3. (3) 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它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 (4) 比较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航路开辟在目的上的不同点。
“书圣”顾恺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2014年12月,央视推出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旨在提倡“勤俭节约”、“廉洁从政”。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曾有提倡“戒奢从简”的皇帝,他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朱元璋 D . 康熙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 (1)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 (2) 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 (3) 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有效的统治措施?

  4. (4) 材料三中的被当时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这位皇帝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创造条件的是(    )

A . 青铜器 B . 刀耕火种 C . 编钟 D . 铁制农具和牛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清朝政府颁布诏令:;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由原来开放四个港口减至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材料三: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 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堪称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
  2. (2)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 . 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 . 加强北部边防,防止 少数民族南侵 D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夏商西周社会以 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 、 、 是享有特权的贵族。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农民起义是(    )
A . 黄巢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中国古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赞词。这里的“强胡”指(    )
A . 荷兰殖民者 B . 英国殖民者 C . 葡萄牙殖民者 D . 西班牙殖民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1) 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这种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什么时期?说明当时出现了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萌芽的最典型的特点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清朝此时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4. (4) 你如何评价清朝的这种政策?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世界上最早发行流通的纸币——交子,出现在什么时期(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话说运河》专题片:“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 . 有利于军力调控 B .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方便帝王南下游玩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下列各项中你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A . 清明时节,一家人乘马车去郊游 B . 在四川,商人用纸币买卖用品 C . 在临安,无论昼夜都可买到物品 D . 江南丘陵地区农民用茶招待客人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
A . 西域 B . 西藏 C . 西非 D . 西欧
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
A . 禹想当国王 B . 禅让制被破坏 C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 贫富分化的出现
为西周的建立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A . 阪泉之战 B . 打败有扈氏 C . 逐鹿之战 D . 牧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