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隋唐时期,下列哪一机构负责政令的执行(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行中书省
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

A .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 巩固统一的措施 C . 迅速灭亡的原因 D . “推恩令”的实施
下列有关“北京人”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人工取火 B . 使用打制石器 C . 开始烧制陶器 D . 开始培植农作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戌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1. (1) 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2. (2) 两位“小队长”建立了哪一政权?这一事件的地位什么?
  3. (3) 你认为材料二中“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史实。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B . 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 . 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D . 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实施“保甲法”,保丁“平时种田,闲时练兵,战时出征”,这是(    )
A . 商鞅变法 B . 王安石变法 C . 庆历新政 D . 康乾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

  1. (1) 结合材料一,该诗描绘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经济重心完全南移,请写出经济重心南移的两个史实。

  3. (3) 结合材料二“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表现在许多方面,试举两例。

  4. (4) 结合材料二,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世界上最早的商标是什么?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到“一带一路”,肯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中的“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
A .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大秦 B .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西亚——中亚——大秦 C . 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大秦 D .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域——西亚——大秦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 . 明成祖朱棣 B . 唐太宗李世民 C . 宋太祖赵匡胤 D . 明太祖朱元璋

如图都是人类使用的器物,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③①② D . ②①③
时间轴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工具,如果把“秦王扫六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定位在图中,应该在(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A B . B C . C D . D
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取功名的喜悦之情。这句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三省六部制
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哀悼的是(   )

A . 郑和 B . 戚继光 C . 郑成功 D . 施琅
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假如时光倒流,让你回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北京人正在猎捕野兽 B . 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C . 半坡人正在种植庄稼 D . 黄帝、炎帝大战蚩尤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 . 长安 B . 临安 C . 建康 D . 东京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 (2) 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3. (3)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B .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置安西都护府 B .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设置伊犁将军
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 . 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 . 文化艺术的繁荣 C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 农业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