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材料三:他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四

1757年,清朝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例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写出宋朝两个著名的港口。
  3. (3) 材料三中“他”是谁?他于哪一年开始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 (4) 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影响?
  5. (5) 上述唐、宋、明到清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学习历史有一基本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
A . 燕国 B . 齐国 C . 楚国 D . 秦国
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词中所说的“胡虏”“匈奴”应该都是指当时的(    )

A . 契丹族 B . 女真族 C . 党项族 D . 鲜卑族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它的作者是军事家孙膑。

错误:

订正: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A . 灌溉 B . 泄洪 C . 运输 D . 饮水
图中①位置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地区是:(   )

A . 新疆 B . 西藏 C . 台湾 D . 黑龙江
下列不属于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是(    )

A . 释放奴婢,轻徭薄赋 B . 收铸币权,盐铁官营 C . 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D . 允许胡人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1) 历史上将图一人物开创的盛世称之为什么?请写出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科举方面采取的革新措施各一例。
  2. (2) 图二人物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实行了怎样的治国政策?请写出宋朝推行该政策所采取的两项措施。
  3. (3) 图三人物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元朝设立哪一机构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4. (4) 17世纪80年代,为遏制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图四人物组织了什么战役?为稳定西藏局势,他册封了什么称号给西藏的一位宗教首领?
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 . 隋朝短命而亡 B . 唐诗繁盛辉煌 C . 市民文化兴起 D . 科学技术发展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斯摘编自岳麓版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 (1) 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是(    )

A . 恩赐同宗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 . 树立皇帝权威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消除汉族、鲜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交融,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叙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内容 D . 影响
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 契丹统治者 B . 突厥统治者 C . 女真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我国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结合所学回答,我国最早在什么朝代建立了什么机构管辖新疆地区。

  1. (1)  我国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结合所学回答,我国最早在什么朝代建立了什么机构管辖新疆地区。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南朝 B . 唐末 C . 五代十国 D . 南宋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述的“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借东风”等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玄武门之变 B . 陈桥兵变 C . 大泽乡起义 D . 淝水之战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实行(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对外开放政策 D . 鼓励垦荒政策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益衰弱。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 . 大泽乡起义 B . 隋末农民大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唐末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