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元谋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右图中元谋人遗址所在位置应该是(   )

A . B . C . D .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宋代商业繁荣 D . 宋代民族融合
如图,见下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两幅图的名称、作者及他们的生存年代。
(2)这两部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何地位?
(3)你能取出你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学习了哪几位有名的文化名人吗?请至少列举出两位来,并分别说出他们的成就。

读图,请回答:

  1. (1) 上述文字是甲骨文12生肖,你能将他们一一对应吗?

  2. (2) 从上图中你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

  3. (3) 结合课文中列举的甲骨文字,说说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制度统领时代】材料一:中国历史纪事年表部分图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汉族知识分子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统治方式,逐步确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经济推动发展】材料三:中国宋代经济国家收入依靠“东南财赋”,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文化彰显魅力】材料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

【科技引领未来】材料五:周师训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问:

【交往促使进步】材料六:明朝人方孝儒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七: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很多城市设立蕃坊,专供外国人居住。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请回答:

  1. (1) 结合图表回答图中政权①是什么?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民族是哪个?
  2. (2) 宋太祖借助什么事件建立起了北宋?北宋建立以后他在行政方面采用什么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的?
  3. (3) 元朝在中央出哪一中枢机构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置10个行省,在省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在这一制度下管理台湾和西藏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4. (4) 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宋代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有哪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 (5) 宋元时期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其中《窦娥冤》作者是谁?宋代都有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6. (6) 材料描述的是一项什么发明?它何时开始用于航海?这一发明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这一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什么影响?宋代出现还有哪些发明促进人类学术进步和战争残酷?
  7. (7) 材料反映了元朝时期什么现象?这一时期出现新的民族是什么?
  8. (8) 民族融合往经历一个漫长复杂过程,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大趋势。北宋和辽,西夏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结果如何?
  9. (9) 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元朝设立什么部门来加强与国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七说明宋元时期什么共同现象?
图1中③所在的是国;图2中①所在的是国。

         图1战国形势图                     图2三国鼎立形势图

有关下图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领导了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B . 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建立政权 C . 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D . 兵败后归顺唐朝,被封为节度使
闻名世界的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
A . 大禹 B . 李冰 C . 商鞅 D . 嬴政
相传在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比较民主的选举方式,即通过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部族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选举方式称为(    )
A . 选举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禅让制
李某是一名商人,经常随船进行海外贸易活动,并且当时的船上已经开始使用指南针。那么,请你判断,李某最早生活在(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赞誉的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   )
A . 长城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唐三彩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因盛行于唐朝,被后人习惯称为唐三彩,它反映唐朝哪一方面的成就(    )。
A . 陶瓷业 B . 农业 C . 商业 D . 纺织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远古居民住在什么地方?除此之外,他们还能住在什么地方?
  2. (2) 图一是哪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种房屋的好处。

  3. (3) 图二是哪个原始居民的房屋?假如你有幸到此做客,招待你的主、副食会是什么?
  4. (4) 造成图一和图二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 . 生产工具 B . 生产方式 C . 人文环境 D . 自然环境

观察《放榜图》,规定科举考试命题的范围在《四书》《五经》之内的是(  )

A . 唐朝政府 B . 北宋政府 C . 元朝政府 D . 明朝政府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    )

A . 清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刘备定都成都,国号蜀 B . 三国的分裂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C . 曹操在洛阳称帝,建立魏 D . 孙权于222年称王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 . 安史之乱 B . 天宝危机 C . 藩镇割据 D . 宦官专权
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    )

A . 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B . 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 . 不许外国人来华 D . 禁止中国对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