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杰里·本特利等在《新全球史》中写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
A . 是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 . 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C . 开通与西汉政府有密切关系 D . 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明朝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我们今天的春节在宋朝的时候是叫(    )
A . 元旦 B . 清明 C . 中秋 D . 元宵
“贞观之治”的皇帝是(    )
A . 唐高祖 B . 唐高宗 C . 唐玄宗 D . 唐太宗
元谋人:
  1. (1) 发现地点:

  2. (2) 生活年代:约前。

  3. (3) 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的人类,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

A . 防止建文帝复辟 B . 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C . 发展北方经济 D . 增强与少数民族关系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
A . 开封 B . 广州 C . 景德 D . 洛阳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 (1) 请你把上述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说出它们所属的朝代。

  2. (2) 上述图片中曾建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的是哪两幅图中的人物?分别叫做什么?你觉得他们建立盛世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3. (3) 图2中人物通过什么事件建立政权?

  4. (4) 图4中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帝后,改国号为什么?

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
A . 吴王夫差 B . 齐桓公 C . 楚庄王 D . 越王勾践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前(    )
A . 北宋与辽的争战 B . 北宋与金的争战 C . 南宋与辽的争战 D . 南宋与金的争战
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隋末农民大起义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唐末农民大起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②①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巨鹿之战
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隶书 D . 楷书
元朝 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背上的征服】

材料一  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文明下的统治】

材料二

  1. (1) “蒙古人崛起”与谁有关?谈谈他在历史上的功绩。
  2. (2) “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3) 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4. (4) 举例说明元朝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
  5. (5) 【元朝印象】综合以上探究完成填空:元朝是一个的国家。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 .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 .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中共中央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忽必烈
新学期开学,有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那么这个同学姓(  )

A . B . C . D .
“江南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人口和朝廷,这使得加强整个南北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为此,隋朝兴建了(    )
A . 大运河 B . 灵渠 C . 万里长城 D . 都江堰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 . 靖康之难 B . 陈桥驿兵变 C . 玄武门之变 D . 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