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A .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建立行省制度 C . 设立军机处 D . 设厂卫特务机构
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

A . 废除行中书省 B . 设立锦衣卫 C . 设立军机处 D . 实行八股取士
《华阳国志》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那么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 秦朝统一的完成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       ②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③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补相融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材料一:舟帅识地理,夜则观月,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三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说:“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2. (2) 这“三种东西”再加上西汉发明的什么合称“四大发明”?

  3. (3) “这三种东西”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有何影响?

  4. (4) 四大发明在什么时期广泛应用?

  5. (5) 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有何重大意义?
北京人打制的石器主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这说明北京人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①采集      ②狩猎         ③农耕         ④畜牧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②③④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 . B . C . D .
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    )
A . 市舶司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驻藏大臣
据史书记载,西汉刘贺是一个“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皇帝。 但近年对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有学者据此推断刘贺是一个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这说明(   )
A . 文献资料全是不可靠的 B . 历史记载必须得到考古资料的印证 C . 评价历史人物难以公正 D . 多种史料互证可以得到更客观结论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是在(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 . 儒家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道家思想
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1. (1) 材料一体现出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各推行什么制度?
  2. (2) 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请举出秦汉时期与我国文字字型、书写发展有关的史实
  3. (3) 材料三所述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秦汉以来,中国的历史在政治上呈现出怎样的潮流?
率军取得郾城大捷的南宋抗金将领是( )

A . 寇准 B . 岳飞 C . 秦桧 D . 戚继光
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 各处分封制弊端 B . 削弱王国势力 C . 清除宦官专权 D .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 带的国(    )

A . 燕国 B . 秦 国 C . 齐国 D . 魏国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    )

A . 宋期时期 B . 唐朝时期 C . 元时期 D . 明朝时期
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 .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 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小茗同学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她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A . 宋辽的和战 B . 蒙古的征战 C . 金辽的和战 D . 元朝的统治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

A . 《史记》 B . 《离骚》 C . 《资治通鉴》 D . 《红楼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 (1) 材料一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任写两项)
  2. (2) 材料一改革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这段材二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材料二中“卫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这次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有利于秦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4. (4) 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上述材料所说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