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③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④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材料一:“在这条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各种商品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流动着;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以如此细微的孔道沟通、交流、碰撞;各种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艺术;各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活方式都在这里一一呈现;印度的佛陀、伊斯兰的真主、基督教的耶稣也从这里翩然走来……”
材料二: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时他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中主体部族的汉部族里了。这--趋势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正如文人学士诅咒皇帝“焚书”那样,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诅咒皇帝。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成了民众奋起造反和秦始皇去世不久秦王朝很快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由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明天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纪念日。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发源地、策划地和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全程见证了61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历史。
材料三:“郑和”舰(见图)今年4月16日从大连起航执行“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访问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厄瓜多尔、法属波利尼西亚、汤加、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港口,并停靠吉布提、牙买加、澳大利亚3国港口,总航程达3万多海里。
──2012年9月11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五: 4月12日,郑和舰首次访问太仓,受到太仓市人民和江苏海警的热烈欢迎。据了解,为纪念郑和,弘扬郑和精神,1987年,中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被命名为“郑和舰”。“郑和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舷号81.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
──2011年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田继周《秦汉民族史》
材料二: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主要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是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摘编自《闽西历史》(修订版)
材料三:民族间的融合与同化,是人类整体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由此而言,孝文帝拓跋宏在1500多年前严厉推行的全盘汉化政策,正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与发展趋势的伟大改革。
——王国栋《中国民族》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史记》
(译文:尧明白儿子丹朱不够贤良没有能力德行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舜。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行,于是舜把王位传给了禹……禹就管理了天下)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① | 商朝 | ② | 东周 | ④ | |
③ | 战国 | ||||
材料三:周王(封者)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受封者)缴纳贡税,服从调兵
材料四: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