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在东南亚有很多以“三宝”命名的地方,如泰国的三宝港,印尼的三宝垄,这些地名与明代那一事件有关(   )

A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戚继光抗倭 D . 郑和下西洋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 . 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 . 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华佗因医术高明,发明麻沸散,被尊为“医圣”;王羲之因书法艺术精湛,集书法之大成,被尊为“书圣”。
武王伐纣过程中发生的战役是(    )

A . 涿鹿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牧野之战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渐慕华风,于是派贵族子弟,请求人国学学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这主要反映了(    )
A .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唐文明的强大吸引力 C . 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D . 中央对边疆地区管辖
毛泽东在一篇文字中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雄立东方。”文中“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指的是(    )
A . 黄帝、蚩尤 B . 黄帝、炎帝 C . 孔子、孟子 D . 尧、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 (3) 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 会不会射箭 B . 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C . 会不会制造工具 D . 会不会使用工具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与词中的“靖康耻”相关的事件是(    )

A . 澶州大战 B . 金灭北宋 C . 宋金对峙 D . 元灭南宋
今天,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务院,而元朝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是(    )

A . 宣政院 B . 中书省 C . 行中书省 D . 尚书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材料一,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和和战战。请说出这一时期三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2)材料一所说的“和议”在历史上称什么?宋朝还向哪些政权纳过“岁币”?
(3)最能说明材料二这句话的战役是哪次?
(4)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

同学们开展成语竞赛,依据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是(  )

A . 一箭之仇 B . 退避三舍 C . 问鼎中原 D . 卧薪尝胆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此变化反映了()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 东汉时期政治开明 C .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D . 东汉实行重文轻武
明成祖登上帝位是通过(   )
A . 玄武门之变 B . 土木堡之变 C . “靖难之役” D . 辛酉政变
如表图史料所描述的内容可用于研究的对象是(    )

历历

(唐)杜甫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

A . 唐太宗 B . 武则天 C . 唐高宗 D . 唐玄宗
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
A .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 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 .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   )
A . 庄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墨子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 . 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B . 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C . 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D .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的文物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初兴 B . 聚族而居 C . 采集狩猎 D . 贫富分化
《史记》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邘费都筹集不出去。继位的周相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 . 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诸侯 B . 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发号施令 C . 诸侯成为霸主 D .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