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王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宋太祖赵匡胤
春秋晚期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其思想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危机的是(    )
A . 募役法 B . 保甲法 C . “均田免粮” D . 因功授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 (1) 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张楚政权的地点是(  )

A . B . 咸阳 C . D . 大泽乡
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
A . 满族 B . 维吾尔族 C . 藏族 D . 回族
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水患的是(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13

图1《丝绸之路》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4

图2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 (1) 写出材料一中A、B两地当时的名称。

    A:;B:

  2. (2)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外贸易还有哪一条重要通道?哪一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 (3) 材料二反应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 (4) 据材料一、二,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当时活动的中心地区主要在(  )
A . 珠江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辽河流域
秦末农民起义包括两个阶段,涌现了四位著名的领导人,其中,迫使秦统治者投降的是(  )

A . 陈胜 B . 吴广 C . 项羽 D . 刘邦
100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居住、生活。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下列遗迹、遗物排序先后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③②①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与分立的状况,延续了唐末(    )
A . 中外文化交流的局面 B . 农民起义的局面 C . 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斗争局面 D . 藩镇割据的局面
我国远古时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办法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游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素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中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图图片提示,其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A . 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 . 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 . 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 . 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民歌,它产生在匈奴族。
举世闻名的“三星顿”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我国的(    )
A . 东北地区 B . 西南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东南地区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 . 隋朝时期 B . 唐朝时期 C . 北宋时期 D . 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