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汉字书法(如:下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容之一,每一种字体都展现了书法艺术之美。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钟繇独创的字体是(    )

A . 小篆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诗反映的是:(   )
A . 纺织业 B . 陶瓷业 C . 丝织业 D . 种茶业
考察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可依据他们留下来的(    )
A . 史书记载 B . 青铜铭文 C . 甲骨文字 D . 遗迹遗物
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 .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 . 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 . 边疆军事防务所致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孙中山

  1. (1)  材料一中的“新科进士”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出来的 ?唐太宗完善该制度上有什么举措?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在历史上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3. (3) 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制度在世界上有什么影响?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 “兼爱”、“非攻” C .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下图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经济的交流 B . 巩固国家的统一 C . 促使书写更加简便 D . 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分别是(    )
A . 齐国和秦国 B . 楚国和燕国 C . 赵国和韩国 D . 赵国和楚国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该措施的影响不包括(    )
A . 农民人身绝对自由 B .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C .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 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
“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卷中的主要人物是劳动者和小市民画家对人物、建筑的考史价值,”据材料判断,这幅传世名画应该是(    )

A . 《步辇图》 B . 《清明上河图》 C . 《送子天王图》 D . 《耕获图》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所做总结,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 ①唐高祖 ②唐玄宗 B . ①唐太宗 ②唐玄宗 C . ①唐太宗 ②武则天 D . ①武则天 ②唐玄宗
明朝后期,统一女真部并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

A . 李自成 B . 吴三桂 C . 努尔哈赤 D . 皇太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 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 B .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 .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在封建时代,想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其主要途径是(  )

A . 参加科举考试 B . 辛勤劳动致富 C . 英勇作战立功 D . 经商成为巨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念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军机处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辽东 D . 咸阳
如果你是隋朝时期的一名政府官员,你会通过哪种途径来选拔官员(  )

A . 世袭 B . 举荐 C . 考试 D . 捐官
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要努力学习 B . 要经常复习 C . 学习态度要老实 D .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西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不包括(   )
A . 氐族 B . 蒙古族 C . 鲜卑族 D . 羌族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隋唐时期的特征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繁荣与开放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