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纷争时代,儒家思想创立】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天下一统,儒家思想发展】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与时迁移,儒家思想演变】

材料三: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一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3. (3) 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哪位统治者所采纳?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哪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这(    )
A . 源于新航路的开解 B . 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 .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天工开物》 B . 《资治通鉴》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1. (1) 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2. (2) 唐代的殿试是从哪个统治者开始的?

  3. (3) 你认为科举制选官有什么好处?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

A . 制成“麻沸散” B . 著有《伤寒杂病论》 C . 著有《本草纲目》 D . 写成《千金方》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

A .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 .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 .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 . 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时,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铁制农具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2. (2) 材料一中的图二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此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一巩固统一的措施?
  3. (3) 据材料二,说说汉武帝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是(    )

A . 蓝田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元谋
图中所示甲骨文最有可能反映了哪一个时代所见武器和使用情况(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春秋 D . 战国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现实需要的变化 B .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 儒学自身的发展 D .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商朝开始出现 B . 夏朝数量增多 C . 主要用于农业 D . 采用“泥范铸造”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


A . 夏王桀 B . 商王纣 C . 周厉王 D . 周幽王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写的,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 . 宦官专权 B . 藩镇割据 C . 安史之乱 D . 服役繁重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新罗音乐传入中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明代之所以能实现郑和下西洋,其主要原因是(   )

A . 海路交通发达 B .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 造船技术高超
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做工和经商,对当地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全球华人2017年新年祈福大典在陕西黄帝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B . 教民结网捕鱼、播种五谷、制陶、发明医药 C . 发明舟车、兵器、衣裳 D .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炎黄结盟和谐发展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是对隋朝哪一水利工程的肯定(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长城 D . 大运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形势图

材料二:战国形势图

  1. (1)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在争霸过程中提出什么口号?
  2. (2) 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B;C;D

  3. (3) 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国分裂而来。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野蛮和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大的里程碑。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源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