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朝“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 . 三司 B . 行省 C . 中书省 D . 宣政院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

毛主席诗《沁园春·雪》(1936.02)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 (1) 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
  2. (2) 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三大官职,哪个官职负责管军事?
  3. (3) 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创办什么学校?
  4. (4) 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一淡你的认识。
遗址和遗迹是我们研究历史最宝贵的资料。半坡遗址出土了盛粟的陶罐,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稻叶堆积。这些考古发现最能证明(  )
A . 黄河流域是水稻的最早起源地 B . 长江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C . 我国原始农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D . 半坡人的制陶技术比河姆渡人高
唐朝以造型精美和色彩靓丽文明,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 . 青瓷 B . 白瓷 C . 唐三彩 D . 青花瓷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彩陶       ④四羊方尊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考古学家能准确判断出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年代和生产生活状况的根据是(    )
A . 化石 B . 神话传说 C . 史料记载 D . 想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 . 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B . 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 .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D . 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反映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拥、牡丹楣、里瓦子、夜叉捆、象栩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 . 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何时完成的(  )

A . 两宋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明清时期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 . 灭蜀 B . 西晋定都洛阳 C . 灭吴 D . 西晋迁都长安
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

A . 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 . 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 . 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 . 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
A . 兴办太学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统一文字 D . 焚书坑儒
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此诗的创作背景是(   )
A . “贞观之治” B . 黄巢起义爆发 C . “开元盛世 D . 安史之乱爆发
假如穿越到明朝,你可以吃到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等这些食物,它们原产于(   )
A . 南美洲 B . 大洋洲 C . 非洲 D . 欧洲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这一举措有助于(    )
A . 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力 B .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 . 扩大六部的权限 D . 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 妨碍了中外交往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 .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这里的“他”是指(    )

A . 黄帝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