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下列能够准确形容武则天统治的是(    )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的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   )
A . 战国时期的魏国 B . 三国时期的魏国 C . 北魏 D . 元朝
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④⑤
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追源溯古,秦始皇时期为了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刺史
小明正在学习“锦衣卫与东厂的设置”,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 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的长河中有前进也有倒退,在不断的徘徊前进中,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

【历史的前进】

材料一:隋唐时期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民发展。——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历史的探索】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周尚文《苏联兴亡史》

【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进展”在制度革新上的表现有哪些?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的转变指什么?这样的转变带来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中“他”是谁?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述的“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我国古代有“神农教民播种五谷”“黄帝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普于想象 B . 圣贤翠出 C . 农耕文明 D . 游牧文明
如下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B . 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 . 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D .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下图是沈阳故宫,建成于1636年。该建筑群(   )

沈阳故宫

A . 见证党项族兴起 B . 是元政治中心 C . 于康熙年间建成 D . 由女真族兴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 (1) 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指谁?从材料看他在地方管理上和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谁?他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下图是明朝殿阁大学士,他主要是(   )


A . 在中央分理朝政 B . 负责八股取士 C . 监视官吏 D . 开始以备顾问,后参与决策
请将相对应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立人像
(     )是商代重要的青铜器之一。
(     )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     )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     )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独爱之如一”,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

李白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指谁(  )

A . 秦始皇 B . 刘邦 C . 汉武帝 D . 孝文帝
历史学家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曾经指出:“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那么,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    )
A . 主动与外国交往 B . 开放的对外政策 C . 完全孤立隔绝 D . 闭关锁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农业技术(工具):(    )

①骨耜   ②铁农具和牛耕  ③采用“刀耕火种”  ④耒耜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③①②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人称赞的古代工程是(    )
A . 长城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紫禁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谁说的(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荀子 D . 管仲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春秋晚期思想家是,他是学派的创始人,记载他的言论的著作是《》。


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 . 太尉 B . 御史大夫 C . 司隶校尉 D . 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