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是(    )

A . 都江堰 B . 大运河 C . 灵渠 D . 漁梁坝
被人们誉为“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 . 陶潜的诗 B . 顾恺之的绘画 C . 王羲之的书法 D . 云冈石窟的浮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

A . 苏轼 B . 辛弃疾 C . 陆游 D . 李清照
开皇三年(583年)政府调整徭役制度。原先北周的制度,民年十八岁成丁,现今改为二十一岁成丁,把开始服役的时间推迟了三年;原先北周丁男每年服役一月,现今改为二十天;调绢额原先是四丈,现今改为二丈,减少丁一半。这些变化表明(    )
A . 隋文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B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隋炀帝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D . 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
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 . 铁木真 B . 忽必烈 C . 阿骨打 D . 阿保机
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 . 大豆和小麦 B . 花生和高粱 C . 甘薯.玉米 D . 水稻.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一带一路”是和平友谊之路。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与外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以下属于“丝路人”的是(   )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郑和    ④郑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
A . 都江堰 B . 赵州桥 C . 大运河 D . 故宫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 . 黄帝 B . 大禹 C . 夏启 D . 商汤
明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其举措不包括(   )

①开创武举和殿试②废除丞相和中书省③设立锦衣卫④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如图是在邵阳市爱莲文化广场拍到有人站到周敦颐雕像上的不文明现象图片.假如时光倒流,儒家学派对待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是(  )

A . 模仿拍照 B . 听之任之 C . 严厉处罚 D . 批评教育
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的部落首领是(    )
A . 蚩尤 B . 共工 C . 神农 D . 伏羲
改革是兴除利弊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 . 建立县制 B . 奖励耕战 C . 轻徭薄赋 D . 废除旧贵族特权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 注重考查诗赋 B . 打破门第限制 C . 采用八股取士 D . 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统一了六国 B .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C . 自称“始皇帝” D . 统一度量衡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距今(2019年)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住房:干栏式房子;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农作物:种植水稻

原始养殖业:饲养猪、狗、水牛

原始手工业:木结构;水井、制陶器、玉器、乐器、雕刻,使用天然漆

时间:距今(2019年)六千年

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住房:半地穴式房子;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农作物:种植粟

原始养殖业:养猪、狗

原始手工业:制彩陶,乐器、纺线、制衣;

材料二:炎帝神农氏……斩木为耜(农具),揉木为来(耕地工具),耒耨(除草工具)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

材料三: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 (1) 材料一①②处分别填写什么原始居民?据材料比较这两种原始居民在生活上有何异同?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 (3) 从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作用。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相传,在四川青城山诞生了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基督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 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 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 . 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 . 灌溉沿岸大片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