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有2对4条染色体),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下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内染色单体数量最多的是 。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 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m所代表的数值是 。 (3)请在图二中画出cf时间段细胞中DNA分子的相对数目变化曲线。
答案:(1)精细胞(出现极体不得分) 甲和丙 甲和乙 甲 (2)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乙和丙 1或2 (3)曲线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 通过识图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对染色体组与DNA分子数目的置换及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属于考纲分析推理层次。(1)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甲、乙含有同源染色体,甲中染色单体为8条,最多,乙和丙不含有染色单体;甲、丙细胞细胞质是均分分裂的,所以该生物体为雄性,则丙产生的生殖细胞为精子。 (2)图二是染色体组的变化,只有着丝点分裂的时候,染色体组才能加倍,所以bc段对应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一中的乙和丙;因为是染色体组变化数目,所以m为1或2。 (3)纵坐标的相对含量由染色体组改为DNA后,不论是有丝分裂后期,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数目都增加一倍即是2M—4M,因为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 [易错点击]本题由于审题不仔细,忽略是染色体组的变化曲线,而认为是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导致出现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