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 . 春秋、战国 B . 春秋、秦朝 C . 战国、西汉 D . 战国、东汉
汉顺帝去世后,梁太后临朝。……梁氏一门前后有七人封侯女子七人被封君,二人为大将军,三人为皇后,六人为贵人;娶公主为妻者三人,文武大臣五十七人。这说明当时(   )
A . 梁氏一门人才辈出 B .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 C . 东汉时期外戚专权 D . 东汉豪强地主横行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1) 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 (2) 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 (3)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 (4)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 (5) 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见下图

  

  1. (1) 上图,隋朝大运河中心地点在哪里?最北最南地点在哪里?

  2. (2) 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中,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 奖励耕织 C .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D . 建立县制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
A . 收复河套地区 B . 抵御匈奴 C . 炫耀国力 D . 防止风沙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白渠 D . 大运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请将下列遗迹、文物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acb B . bca C . abc D . bac
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下列哪个原始人类遗址?(    )
A . 山顶洞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元谋人遗址 D . 半坡遗址
有人评价商鞅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奖励耕织 B . 推行县制 C . 编制户籍 D . 奖励军功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 . 元谋人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 半坡原始居民 D . 山顶洞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下列有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618年建立 B . 建立者是李渊 C . 定都咸阳 D . 全国归于统一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  )
A . 金文 B . 大篆 C . 甲骨文 D . 小篆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A . 耧车 B . 水排 C . 牛耕 D . 曲辕犁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李白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3. (3)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4. (4) 材料三是一幅与秦朝有关的想象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爆发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5. (5) 请写出这次事件的领导者以及口号?
  6. (6)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从秦帝国的兴亡史中,你得到哪些启发?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一段“长期动乱时代”是指(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夏商周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 (2) 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 (3) 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而推行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尊崇儒术 C . 八股取士 D . 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