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 .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B . 商代文字 C . 字母文字的起源 D .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因材施教”体现的是谁的教育思想(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孙子 D . 墨子
据新华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

A .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如图是学校万小晨同学参加深圳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 )

A . 黄河流域,温暖湿润 B . 长江流域,寒冷干燥
C . 黄河流域,寒冷干燥 D . 长江流域,温暖湿润
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1. (1)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 (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 (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 (4)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为打破“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的困局,汉武帝(    )
A . 颁布“推恩令” B . 实行盐铁专卖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设置西域都护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设置台湾府    ③册封西藏佛教首领    ④设立军机处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     ) 
A .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 史学和文学 C . 书法和绘画 D . 雕刻和石窟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 .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 .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 . 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 . 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是在(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元朝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汉朝的残暴统治。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阿倍仲麻吕 D . 马可˙波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一一孙中山

材料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一一孟子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尧舜时期通过哪一制度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 (2) 孔子和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请概括材料二中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3. (3) 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 .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 畜牧业发达 D . 铁器开始使用
宋代四川人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
A . 鱼类 B . 肉类 C . 面食 D . 米饭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 . 隋朝的科举制 B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 元朝的行省制 D . 明朝的内阁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钱穆《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四: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 (2) 请问材料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此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 (3) 请问材料三中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4. (4) 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 . 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 .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 . 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 . 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唐朝到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唐朝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什么制度来明确中央机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
  2. (2) 宋太祖在宰相之下又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的意图是什么?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推行什么政策?
  3. (3)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4. (4)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上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立了“”。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长期存在的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叫,两个机构合称为“”,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5. (5) 清朝设立了特殊机构         , 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清朝为了控制思想,经常借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制造大批冤狱,很多人被处死,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
  6. (6) 从以上各朝代制定的措施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你用一句话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