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所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元昊 D . 赵匡胤
大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   )
A . 党项族 B . 女真族 C . 契丹族 D . 蒙古族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观察图1和图2

图1      图2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 (4) 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袁绍 B . 诸葛亮 C . 孙权 D . 曹操
战国时期是(    )
A . 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 B . 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 C . 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 D . 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魏主指谁?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 朝鲜 B . 印度 C . 日本 D . 印度尼西亚
第一位以王位世袭制而诞生的君主是(    )

A . B . C . D .
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 . 唐诗 B . 宋词 C . 元曲 D . 四书五经
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什么管理西藏(   )

A . 西域都护 B . 三司 C . 巡检司 D . 宣政院
北宋时期,负责将各地财政收入收归中央的官员是( )
A . 知州 B . 知县 C . 太尉 D . 转运使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 .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凿运河 B .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 . 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
小刘喜欢旅游,尤其喜欢寻访历史古迹。假期他计划前去寻访陈桥兵变的古迹,他应去下列的哪个景点(   )
A . 扬州隋炀帝陵 B .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 C . 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D . 唐太宗昭陵
如图历史信息反映的主题为(    )

A . 春秋时期的动荡不安 B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 学术思想领域的活跃 D . 早期国家的建立
宋朝初期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的时代背景是(    )
A . 宋朝人贪生怕死,害怕打仗 B . 辽和金经常骚扰北部边境,宋朝军队战争特别多 C . 宋朝统治者轻视军队,缩减军费开支 D . 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 (4) 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青铜立人像 D . 青铜编钟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此材料能实证(    )
A . 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驿站 B . 元朝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C . 元朝时海外贸易范围广 D .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 . 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 . 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 . 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诸侯争霸 B . 百家争鸣 C . 商鞅变法 D . 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