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元朝时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地位最低。

材料三:据新华社电:2011年7月16日,荚方无视中方坚决反对,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迭赖喇嘛。此举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中方强调,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决心坚定不移。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什么?

  2. (2) 唐朝时藏族的祖先被称作什么?请举出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一个事例。

  3. (3) 材料二表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写出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的名称。

  4. (4) 请你为材料三举出一例,说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 (5) 结合唐朝和元朝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不同方式,谈谈应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文成公主同松赞干布和亲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有学者认为“神话的虚构是一目了然的;传说则包含有事实的成分,即使这成分很少。”据此理解,以下属于传说的是(    )
A . 盘古开天 B . 元谋人 C . 半坡居民 D . 炎黄二帝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 动。这些要到有文字记录后的时代才能够确切考证……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考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进行记载。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1. (1) 从史料的表现形式看,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史料类型?
  2. (2) 材料二中的哪个史料能够作为证实材料一“以商朝为出发点"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
  3. (3) 请列举-处河南省内的商朝遗址,并简述其历史价值。
“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大臣廉洁奉公 B . 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 . 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 D . 人口多,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

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回答问题 :

  1. (1) 从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 (2) 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A.  

    B.  

    C.

  3. (3)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的原始人类,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④半坡人    ⑤河姆渡人

A . ③①②⑤④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②③①④⑤
有人说中国秦汉时期发展方向是:立足中原,一路向西。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正确,不能得出的信息错误。

    ①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军事进攻。

    ②反映了秦王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

    ③反映了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

    ④统一关键之战是秦齐之间的长平之战。

  2. (2) 仔细观察秦朝、西汉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所学完成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

    A:     B:

    ②对秦朝到西汉疆域最大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A.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和管理

    B.标志今新疆已纳入管辖区

    C.管辖洛阳以及安息等地区

    D.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班超

  3. (3) 结合材料三完成路线示意图,结合时政知识说说这条路线的现实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叶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 (1) 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2. (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 (3) 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至少回答3点)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 . 约三四百万年 B . 约一百七十万年 C .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 . 约七千年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
A . 《水浒传》 B . 《西游记》 C . 《三国演义》 D . 《红楼梦》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于(    )
A . 夏朝 B . 春秋 C . 西周 D . 商朝
2020年“5.19中国旅游日”暨“乐游大运河畅爽副中心”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柳荫广场举行。想当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辛弃疾词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点兵”是为了迎战(   )
A . 北魏军队 B . 辽军 C . 西夏军队 D . 金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了中央集权 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 .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B . 三公儿卿 C . 三省六部制 D . 分封制
“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    )
A . 澶渊之盟的背景 B . 澶渊之盟的过程 C . 澶渊之盟的内容 D . 澶渊之盟的影响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都市生活的变迁 D . 海外贸易的发展
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示意图中的一部分,图中“?”处是(    )

A . 西晋 B . C . D .
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