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下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君权的因素,汉武帝(    )

A . 实行“削藩” B . 推行分封制 C . 颁布“推恩令” D . 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太宗、唐玄宗之所以能够创造盛世局面,是因为他们都(   )
A . 建立郡县制 B . 反击匈奴 C . 以民为本 D . 建立行省制度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清朝前期的史实,为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提供佐证。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台湾地区?

  2. (2) 材料二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

  3.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   )

A . 钓鱼岛 B . 辽东半岛 C . 海南岛 D . 南海诸岛
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相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都能饲养家畜  ③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种植粟和蔬菜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③
清朝初期,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   )
A . 沙俄侵略者 B . 荷兰侵略者 C . 法国侵略者 D . 英国侵略者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 . 政局的稳定方面 B . 社会的安定方面 C . 经济的繁荣方面 D . 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某班级以“多彩的城市生活”为主题举办图文展览。下列城市图片与“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的介绍搭配最合适的是(  )

A . 秦朝咸阳     B . 唐都长安     C . 北宋东京     D . 元朝大都
宋与辽曾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榷场的兴办(    )

①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②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

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班超经营西域 C . 甘英出使大秦 D . 修筑万里长城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

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中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2个)

  3. (3) 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4. (4) 从材料四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

A . 奴隶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禅让制
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湖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B .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C .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D . 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距今的四五千年,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约公元能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
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焚书坑儒政策 C . 独尊儒术政策 D . 休养生息政策
下列各项中,关于两晋、南朝政权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孔子。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1) 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贡献是什么? 

  2. (2) 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 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什么?

  3. (3) 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

  4. (4) 谈谈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带给你的启发?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下图中甲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该城市是(    )

A . 拉萨 B . 呼和浩特    C . 银川 D . 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