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并且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传播到日本的高僧是(    )
A . 空海 B . 鉴真 C . 玄奘 D . 阿倍仲麻吕
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有“十六两、八两、四两”等衡器重量的记载。这表明(     )
A . 两是中国最早的重量单位 B . 秦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重量标准不统一 C . 秦朝时文化交流频繁 D . 秦朝统一了度量衡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医学,就在于医学的治病救人与其提倡的“仁爱”思想相吻合。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包含着孔子的“仁爱”思想。医学成了科学知识(知)和伦理道德(仁)合一的学科,行医就成了仁知合一的化身,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

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农业的繁荣和儒家憧憬的“仁政”、“德政”息息相关。儒学把农业和仁政相联系的“重农”思想,使古代农学也成了仁知合一的学科。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其内容丰富,吸取了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思想。

儒家具有“知天命”(探求天体运行规律)的传统。“知天命”需要以历法为中心的精确计算;同时,“知天命”还使数学工具化,成为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标志的《九章算术》,主要是以官员解决政务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它共分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

——摘编自孙军红《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写“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写“C”。

  1. (1) 《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2. (2) 古代中国医学、农学都是仁知合一的学科,与入学吻合。

  3. (3) 《九章算术》的许多内容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具有重要地位。

  4. (4) 古代农学、数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5. (5)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进入了分裂局面。这实质上是(    )
A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 D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2. (2) 材料二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废除的朝代?
  3. (3)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如果你去北京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 . 元谋人、北京人 B . 北京人、山顶洞人 C .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 北京人、半坡聚落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 .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 .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C .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D . 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明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是为了抵御哪个民族的南扰(  )
A . 匈奴 B . 女真 C . 蒙古 D . 契丹
“中俄两国以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这是哪一个条约的内容(    )

A . 《尼布楚条约》 B . 《中俄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雅克萨条约》
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B .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C .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立了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管辖(    )
A . 新疆地区 B . 台湾地区 C . 西藏地区 D . 岭北地区
下面是中国古代的货币,按其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③②①
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

A . 商朝 B . 秦朝 C . 西汉 D . 唐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属于清朝安定边疆的措施是(   )
A . 建立八旗制度 B . 设置驻藏大臣 C . 设立军机处 D . 大兴文字狱
下面是金与南宋对峙形势图,那么,你知道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金灭辽 B . 《澶渊之盟》的签订 C . 宋金和议 D . 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制度是(    )

A . 八股取士 B . 宗法制度 C . 行省制度 D . 九品中正制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 .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 B . 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C .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 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地工作
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

A . 台州战役 B . 雅克萨战役 C . 尼布楚战役 D . 乌兰布通战役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进行了都城迁移 B .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 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D .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  )

A . 楚国 B . 燕国 C . 秦国 D . 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