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2014年3月3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据相关部门调查证实,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
  3. (3) 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2017年10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   )
A . 《论语》 B . 甲骨文 C . 都江堰 D . 司母戊鼎
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 . 大月氏迁到西域 B . 开辟丝绸之路 C . 设立西域都护 D . 班超经营西域
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 (1) “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 (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一简要评价。

隋朝的建立方式是通过(    )
A . 农民起义夺权 B .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 .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 . 外戚夺取政权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是(    )
A . 西周王室衰微 B . 东周王室衰微 C . 夏王室衰微 D . 商王室衰微
起居注是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朝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说明(    )
A . 历代皇帝重视史书编修 B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 君主权力不再受制约 D .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

②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③山东、山西、江西、辽阳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④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如图一,图二。

材料二:图三到图五。

  1. (1) 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一朝代?什么事件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位置上相当于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

  2. (2) 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3. (3) 结合材料二的图片资料说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

A . 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 魏征的直言敢谏 C . 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 . 《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它是(   )

  信息1: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信息2: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信息3:有人工制造工具和用火的痕迹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

①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③商鞅有革新的魄力,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④变法符合奴隶主贵族的心愿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道德经》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 (1) 这句话出自谁之口?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主张?
  2. (2) 除上述思想主张外,此人还有哪些主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阿倍仲麻侣 D . 一行
《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 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 . 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 . 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 . 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 . 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 .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 .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 . 方便帝王游玩
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 . 商汤 B . 商纣 C . 周文王 D . 周武王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史实与曹操无关的是(    )
A . 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 . 重视农业,实行屯田 C . 建立魏国 D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 B . 李冰 C . 商鞅 D . 李春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出自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一书,“社会政治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 . 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B . 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 C .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D . 郡县制的确立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