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量取液体时读数 B . 稀释浓硫酸 C . 过滤 D . 酸碱中和
下图反映了某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 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     )

A .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白酒 B . 汽水 C . 冰水 D . 净化后的空气
下图是富集二氧化碳并合成乙醇的转化过程。

  1. (1) 分解池内发生的反应为 2KHCO3 K2CO3 + CO2↑ + H2O,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
  2. (2) 分解池内产生的 X 可循环利用,X 是
  3. (3) 配平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H2 C2H5OH+H2O。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认识.


  1. (1) 【你知道吗】通过实验(图1)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2. (2)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保证测定结果,实验中所取红磷必须  .

    同学们发现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一方面会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伸进集气瓶速度慢了会影响测定结果.他们查阅资料发现白磷40℃即可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于是改进装置(图3)重新探究.

  3. (3) 【实验探究】先在容积为200.0mL的集气瓶里装进50.0mL的水,再在量筒内装入100.0mL的水,然后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加快集气瓶冷却,还起到 作用.(写出一种即可)

    ②如果白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如果实验结束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是73.0mL,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

  4. (4)
    【拓展延伸】图4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5、图6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①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中能否利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说明理由 .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5中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 .
  5. (5) 【交流反思】小明提出能否用铁丝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同学们一致反对,理由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 . 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 . 氧气跟某种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 . 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氮化铝(AlN)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Al2O3+N2+3C═2AlN+3CO,现欲制备12.3t氮化铝,需要参加反应的氮气(N2)质量是多少?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 . 氮气 B . 水蒸气 C . 二氧化碳 D .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化学知识在厨房中的运用。
  1. (1) 在家炒菜时锅中出现了较大火苗,可以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
    A . 盖上锅盖 B . 倒入冷水 C . 倒入切好的蔬菜 D . 让它自然熄灭
  2. (2) “碘”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加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制成的。检验碘元素可用以下反应: ,X的化学式为
  3. (3) 家中的铁锅有时会出现锈蚀,主要原因是铁与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4. (4)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使油污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作用。
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猜想与假设)

    小明同学的猜想是:水;小红同学的猜想是:稀硫酸;小玲同学的猜想是:过氧化氢溶液。学习小组同学对标签进行了仔细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小明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

  2. (2) (活动与探究)

    根据以上讨论,小组同学对合理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猜想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

    a.

    B.

    小玲的猜想不成立。

    稀硫酸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盛有

    锌粒的试管中,并将一根

    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C.

    小红的猜想成立,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D.

  3. (3) (探究质疑)

    有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猜想除了是硫酸外还有可能是碳酸。碳酸可以通过加热分解的方式进行验证,碳酸分解的方程式为:

  4. (4) (交流反思)

    该实验告诉我们,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掌握好化学反应的原理,仪器的选择,以及药品的方法,避免标签损伤。

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 . 淘米水用用来浇花 C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 . 减少使用塑料袋
下列叙述与用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主要优点无关的是(  )
A . 氢气的密度小,极难溶于水 B . 燃烧时放热多 C . 燃烧产物无污染 D . 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1. (1) 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性,用生铁制铁锅而不用纯铁的主要原因是 ,铁锅与接触时容易锈蚀,防止铁锅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宏观上观察:如下图所示,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mL。

  2. (2) 从微观上分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 (3) 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是
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B . 煤的干馏 C . 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D . 石墨制备金刚石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8.0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
A . 8mL B . >8mL C . <8mL D . 无法判断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西红柿   B . 馒头   C . 植物油   D . 鸡蛋
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2: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3: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1. (1)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固体样品8g溶于10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pH=10

    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2. (2)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3. (3)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是正确的。
  4. (4) (拓展)

    要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所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7)铁锈与稀盐酸反应

8)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