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 |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
B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
C |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D |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⑴分别取A、B、C、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两两混合 |
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C、D混合无明显现象 |
A为溶液;C为溶液(填化学式) |
⑵各取A、B、C、D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A、D变红,B、C无明显现象 |
Ⅱ:将实验操作(2)实验后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此时清液的pH7(填“>”、“<”或“=”)。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
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