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能源(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1所示,则燃烧最易导致酸雨,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2. (2) 走进干洗店作社会调查时,你会了解到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款干洗机(下图2)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降至原来的 。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图片_x0020_100027

《天工开物·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木材放在最下方,引燃木材即可制成生石灰(如图)。同时,还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注释:“沃”:浇)

  1. (1) 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2. (2) 最底层“柴薪”燃烧热量,使温度并达到煤饼的;石灰石分解的条件是
  3. (3) “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序号)。

    a.“风”指的是空气                           b.“吹化”过程为缓慢氧化

    c.“粉”的成分为熟石灰                    d.“沃”能观察到放热现象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 B . 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固体反应 C . 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 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用铁钉和其他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周后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是,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2. (2) 为保证实验成功,上述装置中的一处设计及其作用是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⑴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⑵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小刘的实验:BaCl2+Na2SO4=2NaCl+BaSO4

小李的实验: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 . 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 . 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 . 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 ①③④⑥ B . ①③④⑤⑥ C . ①④⑥ D . ①③⑤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仪器保护都非常重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倾倒液体   C . 滴加液体   D . 熄灭酒精灯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钢、氧化镁、二氧化碳 B . 氮气、氧气、食醋 C . 干冰、水、果汁 D . 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的目的之一,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类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 B . 微粒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 .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 B . 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 .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D .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相应信息:
  1.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 (2)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 (3) 加热碱式碳酸铜
  4. (4) 空气中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膜”
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两个圆形表示C(氢氧化钾溶液),D(硫酸铜溶液)两种物质,请将C,D两个圆画到图中A,B周围适当的位置,并标出物质名称
  2. (2) 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A,B反应的现象
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所用方法

A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铜丝和铝丝

观察颜色

C

白糖和食盐

尝味道

D

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高温灼烧

A . A    B . B    C . C    D .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淀粉+O2 , 由此可推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
A . 碳元素    B . 氢元素 C . 碳、氢两种元素    D . 碳、氢、氧三种元素
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呼出的白雾,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更多的(   )
A . 氮气 B . 水蒸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氧气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      (填属于不属于)人类六大营养素之一;

2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应该用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是有机物,能赋予生命   B.水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4请列举水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

A.                                  B    

C                                   D

推理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氧化锌中锌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⑵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