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生活中充满着变化。下列之“变”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玉石“变”印章 B . 树根“变”根雕 C . 葡萄“变”美酒 D . 铁杵“变”细针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 (2)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写实验装置序号)。
  3. (3)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是 。
  4. (4) 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冒出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该同学选择C收集氧气,说明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C . 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D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乙醇的燃烧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C2H6O+3O2 2CO2+ 3H2O    

②aC2H6O+5O2 2CO2+2CO+6H2O。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②中的化学计量数a=
  2. (2) 反应 (选填化学方程式的序号)属于完全燃烧,产物无毒性。
  3. (3) 9.2g乙醇在空气中若按化学方程式②发生反应,计算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B . 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 . 溶液质量都变大,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 D . 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 (2) 生活污水通常含有碎菜叶、泥沙等物质,现要将其去渣后排出,采用(操作名称)可以除去固体不溶物质。
  3. (3) 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图所示:

    ①向水中加入(填物质名称),可除去其中的异味,这是利用它的性。

    ②生活中可将硬水软化的措施是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名称为;等质量的钠和铝,所含原子数较多的是;已知SiO2与CO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硫酸涂在木棒上,木棒变黑 B . 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 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 .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 . 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对反应后固体剩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滤液可作化肥使用,你认为它属于肥;
  2. (2) 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 g;
  3. (3) 计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将木头锯断 B . 活性炭吸附色素 C . 弯曲的弹簧拉直 D . 光合作用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盐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 甲>乙>丙 B . 丙>乙>甲 C . 丙>甲>乙 D . 乙>丙>甲
下列溶液中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 K+、Mg2+、SO42、OH B . Na+、H+、NO3、CO32 C . Ba2+、NO3、Cl、SO42 D . NH4+、Cl、NO3、SO42
取固体药品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用药匙取用 B . 从节约的角度讲,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C . 有些块状药品要用镊子取 D . 若未说明用量,取用固体时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两个实验装置。

A                         B

  1. (1) A为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a的使用方法是
  2. (2) B是实验室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当时,停止加热;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冬季是森林火警高发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风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加大火势 B . 消防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 森林中的枯枝、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D . 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某同学,把1.8克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发生了Ca2O2+2H2O=2Ca(OH)2+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g(精确到0.01g)
  2. (2) 该样品含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厚的白色烟雾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已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下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   _(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   __             _,丙___________________                  _

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 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 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         ,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不变)。

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或硫,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未发现倒吸现象,其原因是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1需要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的仪器是               

2从广口瓶中取出碳酸钠粉末需要用               

3量取95mL水,需要用                          

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