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A . 尿素 B . 硫酸钾 C . 碳酸氢铵 D . 磷酸二氢钙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镁带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镁带燃烧的特征现象是发出
  2. (2) 铁丝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的水,目的是
  3. (3) 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式表达式为,反应后固体变成色,若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为(写一条)。
  4. (4) 碳酸分解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53952109

A . 该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甲 B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8:32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a中气体是O2 B . 试管b下方导线接电源正极 C . 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D . 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含大量氧气,所以可判断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 . 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 C . 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D . 空气是由多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金属制品上刷漆 B . 回收铝制饮料罐 C . 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D . 用塑料代替钢和其它合金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 . 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 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 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2. (2)

    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Ⅰ)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Ⅱ)B的化学式为   .

    (Ⅲ)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Ⅳ)表中x的值是 

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 22 个碳原子、3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C . 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化合物 D . 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3.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国家对化学实验室废弃药品的处理有严格要求,处理关键是确定其成分。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铁粉、碳粉、碳酸钠、氧化铜、氯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一)

    操作I的名称是

  2. (2) 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没有气泡冒出,固体未完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原废弃物中一定有(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实验二)

    步骤一:

    步骤二:

    取混合物D中的上层清液少许,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混合物D中有白色沉淀,则原废弃物中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向混合物D中加过量稀硝酸的现象是,加入稀硝酸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
  5. (5) 混合物F中有白色沉淀,其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6. (6) (反思与交流)

    小鹏对实验二进行了反思,发现混合物D的上层清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的可能组合一共有种,所以原废弃物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是否存在。为了确认其是否存在,且不影响其他物质的检验,需要对步骤一中某一种试剂的使用做出如下修改: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 , 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 )

①剪取一烟草叶片,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下列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 牛奶 B . 鸡蛋 C . 面包 D . 青菜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 . 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 . 分解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但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 (1) 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

  3. (3) 从变化角度:

    Ⅰ、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因此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某兴趣小组用图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3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 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4. (4)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 (5) 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A .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两列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 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_____(填“>”、“<”或“=”)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物即可)。

如图所示卫厨房中常见的电饭锅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标示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原因是 

(3)不锈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式有  (写一种即可).

(4)结合厨房用具的变迁,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无色酚酞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不变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    D.D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3)海水淡化可缓解岛礁饮水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