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硼氢化钠(NaBH4 , 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2个氢分子 B . 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 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 . Na、B、H的质量比为1:1:4
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 (1)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五等份,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将燃烧匙内足量的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 (2) 待燃烧匙中可燃物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 (3) 加热煮沸含有可溶性杂质的天然水,在盛水的器具内壁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的水是(填“软水”或“硬水”).
  4. (4) 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 . 节约用水水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 . 天津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
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4 B . 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 . 该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即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③即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
A .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 . 分子的间隔变大 D . 分子个数增多
青少年每天应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保证身体生长的需要,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牛肉 B . 大米 C . 梨子 D . 豆油
化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性质的语句:①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③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④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水就会沸腾  ⑤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请将上述性质分类:
  1. (1) 分类的依据:
  2. (2) 包括的序号是:
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题。

  1. (1) 写出图1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
  4. (4) 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
  5. (5)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应在装置D中盛放(填物质名称)试剂。
  6. (6)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选填“①”、“②”)端进入。
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 . CO2 B . 碳酸钠溶液 C . 铁粉 D . 紫色石蕊试液
下列常见生活用品中,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铝合金门窗 B . 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 C . 用于气体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 D . 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
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③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发生改变;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⑤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③④⑤ C . ①③⑥ D . ②⑤⑥
某学生在称量药品时,错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其平衡时读数为7.5克(1克以下用游码),则他称得的药品实际质量为(   )
A . 8.5克 B . 8克 C . 7克 D . 6.5克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3个硫酸根离子:
  2. (2) 2个镁离子:
  3. (3)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4. (4) 碳酸钠
  5. (5)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
  6. (6) 2H
  7. (7) 4SO2
  8. (8) 2Ca2+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片_x0020_1927520305

A . 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 B . 该反应中反应物按照分子个数1∶3的比例反应 C .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D . 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化学仪器.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仪器A、E的名称是
  2. (2) “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上述仪器中,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填字母序号).
  3. (3) 欲装配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字母序号),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请简述如何组装一套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装置
  4. (4)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5. (5) 水电解也能得到氧气,为什么在实验室中不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前者决定元素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核内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B .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 . 核电荷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 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

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

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注:Y是金属钇的元素符号)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   

A.上述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Y2O3BaCO3CuOY2Ba4Cu6O13都属于氧化物        

C.在Y2O3 Y的化合价为+3                        

D.在合成Y2Ba4Cu6O13时,一定还会生成一种含碳元素的物质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科学准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蓝紫色火焰

B .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C .将锌粒加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D .将一根细木条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 1s 后取出,焰心处最黑

在探究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过程中,同学们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他们主要是要测定哪种物质的含量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以上都不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作出猜想】猜想: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猜想:可能是________;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              ;原因是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且溶剂蒸发时,石灰水中的溶质会结晶析出.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固体粉末是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白色粉末中________

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滴加________              

________             

白色粉末中含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该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