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化学通常是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物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1. (1) 如图中 A 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 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 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①依据 A 图,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即可)

    ②依据 B 图可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填“活泼”或“不活泼”)。

    ③若 x=8,则 C 图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④D 图中甲、Cl、乙三种元素其原子的电子层数(填“相等”或“不相等”)。

  2. (2)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 . A 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 这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是氧化物 D . 该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12:7
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有(填仪器序号),选择的药品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 (3) 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除上述仪器外,另选仪器在如图2内画出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4. (4) 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纱可能产生的后果: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可能造成的后果:
(3)向试管中倾倒试剂时,试剂瓶标签背对手心造成的后果: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未经过验纯就直接点燃氢气的后果: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氨气、②醋酸、③氢氧化钙、④金刚石,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 (1) 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2. (2)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
  3. (3) 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
  4. (4)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
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 .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 B . 废旧电池应该集中处理 C . 人体中缺少钙人引起贫血 D .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某同学记录物质的化学式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 五氧化二磷—— B . 氯化铁—— C . 氢氧化铝—— D . 碳酸钙——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 洗洁精具有溶解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C . 均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D . 味精加入适量水后可以形成溶液
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选镇“是”或“否”);种类发生改变的微粒是(选填“分子”或“原子”)。
  2. (2) 丙微粒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写化学式)。
  4. (4) 该反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 8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40℃, 所得溶液是氢氧化钙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 60℃硝酸钾饱和溶液105g , 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

    ③20℃时,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④ 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至20℃,此时溶液中钙离子数目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钙离子数目(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溶液中钙离子浓度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的方法是(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 (2) 列式计算:  用100g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0.9%的生理盐水,需要加水多少亳升? (水的密度为1.0g·mL-1)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 金刚石、干冰、冰水混合物 B . 氮气、氯酸钾、蔗糖水 C . 氧气、水、洁净的空气 D . 石墨、氨气、石灰石
化学式与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 CaO—生石灰 B . Ca(OH)2—石灰石 C . O2—臭氧 D . Ag—水银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 , 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 . 氢气+氧气 B . 氧气+氢气 C . 碳酸水+二氧化碳 D . 氢气+氧化铜水+铜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时开始收集。
  4. (4) 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选填“b”或“c”)端进入。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干燥剂使用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浓盐酸 C . 生石灰 D . 氢氧化钠固体

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陶瓷地板;②木制桌椅;③玻璃;④纯棉衣服;⑤铝合金门窗;⑥铁锅。其中由天然物质制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材料2 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材料3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材料4 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氯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请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  (写出一条即可)

(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闻氯气的方法是  

(4)写出材料3中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材料4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Na + Cl Ne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 ,则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