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1. (1) 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若没有甩就先后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4℃、38.8℃,而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乙的读数是
  2. (2) 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选填:“升高”或“降低”)。
如图所示,是一个未完成连接的实物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L1与L2并联,开关S控制两盏灯,导线不能交叉。

如图是楼房顶上常见的导气管,它的作用是将每家住户洗手间下水道中的污浊气体排出.下列关于导气管工作原理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A . 导气管利用浮力将密度大于空气的污浊气体导出 B . 污浊气体的排出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引起的 C . 在有风的天气里导气管排气效果会变差 D . 导气管利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将污浊气体排出
如图所示的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球越跳越低,但每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相同 B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C . 小球最终会静止,这说明小球具有的机械能凭空消失了 D . 小球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但总量保持不变
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不同液体且m=m , 甲、丙同种液体且m≠m , 对它们分别加热,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一热量图象上分别画出某时刻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

①c>c   ②c<c    ③m>m    ④m<m

结论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8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①、③正确 C . 只有②、④正确 D . 只有②、③正确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B . 一个中学生从教学楼一楼到二楼克服重力做功150J C . 大气压强可以托起约为760cm水银柱 D . 人双脚站立对地压强约为100pa
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对图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圆柱体的重力是12N B .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4N C . 圆柱体的体积是8×10-4m3 D .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电炉丝与导线串联接到电路中,通电后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由焦耳定律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导线的电流小得多 B . 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导线的电流大得多 C . 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小得多 D . 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大得多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小明想知道实验中某块透镜的焦距做了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cm;

    图片_x0020_100034 图片_x0020_100035

  2. (2) 调整并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3. (3) 如图丙,当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填“倒立”或“正立”)实像。
  4. (4)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5. (5) 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 “变大”、“变小”或“等大”),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左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

    图片_x0020_100036

    A. 图片_x0020_100037      B. 图片_x0020_100038    C. 图片_x0020_100039    D. 图片_x0020_100040

小美去鞋店买鞋,如图所示是她站在镜前试鞋的情景。请画出小美的眼睛A点看到鞋面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图。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灯L1、L2 分别标有“6V 6W”和“6V 3W”字样。设灯丝的电阻不变,当开关 S与a 接触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0 消耗的电功率为 P1;当 S 与 b 接触时,R0 消耗的电功率为P2。若 P1:P2=9:4,则 R0=Ω。

下列现象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林间笔直的光柱 B . 月食 C . 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 D . 立竿见影
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 (1) 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
  2. (2) 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3. (3) 你认为本实验的结果能证明       (选填序号).
    A . 物体运动需要力 B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牛顿第一定律.

甲、乙两图中,电阻R1为10Ω,电源电压为10V.开关S闭合后

(1)在图甲中,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40Ω时,求R1两端的电压;

(2)在图乙中,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50Ω时,求干路中的电流.

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不变,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亮,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灯泡L2的灯丝断了,其它部分均正常.这时若用电压表测a、b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V,测b、c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V.

如图所示,甲气球装入少量水后,将甲,乙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用细绳把它们挂在横杆上,烛焰靠近气球的底部加热,发现乙气球“啪”的一声破了,而甲气球加热很长时间,仍安然无恙.

  1. (1)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烧不破”的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且水蒸发过程需要热,所以甲球的温度升高的慢.

  2. (2)  在加热过程中,乙球内气体内能增大,是用的方法改变气体的内能.

如图所示,三角支架ABC固定在客厅墙上,已知AB40cm, AC30cm,一花瓶正好放置在AB中点处.A处螺钉的能承受的最大水平拉力为40N,为防止因A处螺钉松脱而支架绕C点倾翻,所放置花瓶的重力最大为        N(支架重力不计).若花瓶的重力较大,放置时应尽量       (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可确保安全。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

   1)要用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连接电路如图6甲所示。图中只有一根导线连错了,请你在连错的导线上划“×”,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如图6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 V,若电源电压为3V,则灯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如图是小丽同学在学校体检时检查视力的情景.她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视力表正立、等大的___(填)像,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小丽同学的距离为__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