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底面积为0.1m2的正方体,重力为200N,把它放在水平面上压强为Pa,若将它沿着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则剩余的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器材,它接入电路中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基本接法.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值相等,电源电压为10V.

  1. (1) 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触头应移到端.
  2. (2) 移动滑动触头,图(甲)中R0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 V,图(乙)中R0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 V.
金秋时节,云阳喜迎金秋节,喜上加喜。9月28日,“七年磨一剑”的云阳环湖绿道全面建成开通,全长33公里的绿道,串联八大主题公园。国庆节期间,小涵和她爸爸一同骑自行环游绿道。从月光草坪出发到儿童公园骑行4.5km,用时18min。求:
  1. (1) 从月光草坪到儿童公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2) 若以(1)中的速度骑行整个绿道需要多长时间?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冰在BC段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冰熔化的时间为min。

一个鲜奶油红豆面包净含量90g,把它去包装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请在图中画出面包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斜面底端匀速推到顶端,此过程中(   )

A . 小球的动能不变 B . 小球的动能增加 C . 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 D . 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
如图所示,根据图甲所示的实物图,在图乙的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水加热是通过的方式,使水的增加;试管塞子被推出,通过的方式使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小枫同学做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装有适量的(选填“冰块”或“碎冰”),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图象,由图象段可以推知冰是晶体;图甲中还有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2. (2)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DE段对应的温度叫做水的,这段时间内图甲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3. (3) 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支点总是在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之间 (填“正确”或“错误”).
如图所示,在高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放着甲、乙两只高度不同、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形薄壁玻璃杯,两只杯里装着适量的水,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已知乙杯中液面到杯底的距离为40cm,甲杯中A点到液面的距离及到杯底的距离均为10cm,乙杯中B点到液面的距离及C点到底部的距离也为10cm。(ρ=1×103kg/m3 , g=10N/kg)
  1. (1) A、B、C三点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A、pB、pC,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2. (2) 请求出C点所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
  3. (3) 现把甲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当液面与乙杯中的水相平时,两杯中的液体质量恰好相等。甲杯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强;如果A、B、C三点的位置不变,它们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是pA'、pB'、pC',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只闭合S1S3时,L1L2发光,L3不发光

B.若先闭合S2S4,再闭合S1S3L1L2L3都在发光

C.若先闭合S1S3,再闭合S2L2被短路

D.只闭合S2S4时,L2L3串联且发光,L1开路

 用甲图测小灯泡电阻。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为2.5V

1)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Ω

2)若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发生偏转,而小灯泡不亮。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说出一种即可);

3)若一个电表发生故障,但有已知的定值电阻R0可提供的情况下,下列电路中不能测出小灯泡电阻的是_______

以下三幅图表示的都是生活中声的应用实例,其中:

1)主要应用声传递信息的是_____图。

2)主要应用声传递能量的是_____图。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实物电路的连接(      )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______的位置。闭合开关S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W

小明在测铁块长度和质量时,

1)如图(a)所示,铁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

2)他调节天平平衡后,把铁块放在右盘,往左盘依次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请纠正他操作中的不妥之处:________。纠正后重新测量,砝码质量及游码所对的示数如图(b)所示,铁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g

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甲所示),则C处应放置  (选填凸透镜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

D.若烛馅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1

12

10

倒立放大实像

60

2

14

10

倒立放大实像

35

3

15

10

倒立放大实像

30

4

30

10

倒立缩小实像

15

5

30

12

倒立缩小实像

20

6

30

15

倒立等大实像

30

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

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

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

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4)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选填不能 看到这个像.某同学在凸透镜前再放了一个凹透镜,此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侧移动(选填).如果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向  (填或者或者不变)移动,如使像在光屏中央,凸透镜应向  (填或者或者不变)移动.

5)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A.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B.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6)将蜡烛置于凸进镜一倍焦距处,结果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