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在意大利的共和国(指古罗马共和国)中,这三种权力合在一起,所以,这里的自由比我们的君主国还要少。……同一个机构,既是法律的执行者,又拥有立法的一切权力。它可以用其一般的意愿来破坏国家,又可以用它的特殊意愿去摧残每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认真读过他(孔子)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而没有丝毫江湖骗子的货色。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四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材料一 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人陈启沅于1872年回国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他在掌握法国先进的缫丝技术后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根据在法国缫丝厂所学,加上自己的专研,改进了西人缫丝机,联合陈淡浦,通过陈联通机器制造厂,批量生产符合自己要求的新式缫丝机,新式缫丝机的运用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西人评价其产品“能够维持出口规格,产品因幼滑稳结洁白的缘故”,不但“交番货不独未尝有过退货,且不时获取西人送来许多奖品”.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业管理系的陈其均回国后致力于把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管理实践,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推行科学管理制度,对工人的操作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确定标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定额,对完成定额的工人发给较高的工资,即实行所谓计件工资制。这些科学管理创新大幅度增加了产量,降低了劳动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成功的,因为这些新式制度介乎于中国传统和西方思潮之间,既保留了一些中国要素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因子,灵活而有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使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适应性更强,更容易获得成功。
——摘编自孙方一《创新在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运用》
材料二
——摘编自王钦、张崔《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40年: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的共同演进》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2019·河南郑州一模)上海是近代中国电力工业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商立德尔等招股筹银5万两,组建上海电气公司,并从美国购得发电设备创办了中国首家发电厂。7月26日试灯的亮灯盛况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充足的电力“不仅供应城市照明,而且为新兴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提供动力,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工业化,成为鼓舞中外资本在上海向近代工业投资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二 租界内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电灯,上海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有识之士对之赞赏,称之为“奇异的自来月”,咏诗加以称颂;而地方官吏却认为“电灯有患”,如有不测,将焚屋伤人无法可救,一度下令禁止租界里的华人使用电灯,并照会英国领事馆停用。……1897年秋,新任上海道台蔡钧与上海县令黄承暄决意效仿租界,拨银4000两,创设南市电灯厂,从英商沪北怡和洋行租来一套发电机,仿照租界的办法,用洋松木制成电杆,沿着新辟的外马路(今中山南路)树起30盏路灯。
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万,跃居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的国际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到全国总容量的45.5%。每至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恰似诗中所描绘的“水晶帘映宝灯明,海上移来不夜城。”“不夜城”随之成为了上海的又一代名词。
——以上材料摘编自《上海档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力技术传入我国的特点并分析其传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力技术传入我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
| 1836 ~1838年 | 1894 年 | ||
| 数量(万担) | 价值(万两) | 数量(万担) | 价值(万两) |
内销 | 165 | 1414 | 171 | 1467 |
外销 | 45 | 769 | 193 | 3317 |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1)结合材料一、二回答,以前中国农民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现在有什么变化?
(2)由以上材料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以上内容,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8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6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4分)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中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晚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的重视
史学家冯友兰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是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在分析中国历史某一时期的历史地位时,某位学者指出了四件事情:一是中国版图的确立,二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四是中国学术思想的奠定,这一时期应该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