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 | 比重 |
1402 | 89% |
1430 | 86% |
1496 | 94% |
1578 | 88% |
1589 | 90% |
1600 | 88% |
1611 | 92% |
类别时段 | 综合 | 理工农药 | 师范 | 其它 |
调整前 | 51 | 78 | 30 | 51 |
调整后 | 21 | 108 | 37 | 49 |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
从隋至元 “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 . 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 . 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 . 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 . 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各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此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3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社会原因。(7分)
A . 上海的贸易区位优势得到凸显 B . 广州传统外贸中心地位不复存在
C . 西方资本主义并未打开中国市场 D .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现象发生改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确立以下目标: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成为能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性政治大国;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此可见,日本政府谋求
A.瓜分二战胜利果实 B.经济的重新崛起
C.主导世界两极格局 D.政治大国的地位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优先选择……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基准性货币篮子,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对这种“怀念”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B.希望稳定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盼望重建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主张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
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 化……”,尤其是在微处理器、激光、光纤和人造卫星技术等领域,这种优势更为明显。由此,所有使用这些新技术设备的潜在回报率都得到明显改善。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开始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格林斯潘看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A.企业合并重组、国家垄断经济 B.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信息技术运用、传统产业生产率提高 D.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