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涵是(  )
A . “和平统一”方针 B . 海峡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 C . “一国两制”构想 D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能够开创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他(   )
A . 统一了文字 B . 建立皇帝制度 C . 推行郡县制 D . 设置三公九卿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 .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 .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 . 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 . 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C .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单一,家具陈设简单,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服装的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百姓的餐桌也日益丰富起来。以上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B . 中国人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 C . 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外来因素影响明显 D . 中国人的生活品味不断提高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这句话可以用于说明唐朝(   ) 
A . 宰相的职能彻底改变 B . 宰相的权力被分割 C . 宰相的品级逐渐下降 D . 宰相执政能力降低
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兰设计出萨拉娃娃以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美国芭比娃娃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形象。他认为:“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腹中藏着西方文化,它一旦进入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我们的孩子施加影响。”下列对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 芭比娃娃尚未进入伊朗市场 B . 经济利益是本次对抗中双方角逐的核心 C . 全球化下仍有国家坚持本国传统文化 D . 萨拉娃娃代表第三世界的文化传统
1938年10月,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丘吉尔的演说针对的是(    )

A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 . 西班牙内战 C . 慕尼黑阴谋 D . 德国吞并奥地利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 . 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 . 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D . 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通过发展一支能管理全国的精干的官僚队伍,来巩固帝国政权……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人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类别

年份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䜣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荃

技术学堂

1867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有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选官制度的特点以及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局限性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摘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水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3)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4)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2)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4)

 某研究当代国际关系的专家学者, 打算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 在下列选题中只能选                                                         (    )

A. 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 由亚洲一一欧洲, 冷战重心的转移

C. 由紧张到缓和一一中苏关系新走向       D. 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十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其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
①洋务运动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毫无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会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 “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
.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