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苏联这种“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出于预谋的挑衅、不正当地改变现状的行动”,这对美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材料中“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指(    )
A . 发起朝鲜战争 B .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C . 成立经互会 D . 成立华约
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以下说法不符合唐太宗对外政策的是(    )
A . 唐政府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 B . 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 C . 唐太宗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 D . 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
A . 遵循私法至上 B . 重视诉讼程序 C . 注重诉讼诚信 D . 崇尚科学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做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

  3. (3) 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年代(年)

1896

1899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人数(人)

13

143

266

727

1242

2557

8000

A . 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 B . 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C .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D . 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 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 C . 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 .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路德指出:“教宗……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路德的主张(    )
A . 阐释了“因信称义” B . 利于维护德意志的主权 C . 否定了宗教的存在价值 D . 反对君权神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车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此规制中“左祖右社”的布局(    )
A . 体现了家国同构与家国一体 B . 确立了森严的宗法等级序列 C . 消除了贵族世袭继承的矛盾 D . 标志着王权已初具神秘色彩
阅读材料:

我国作为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国,历来重视民族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然而在如今高度商业化的朝代,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也面临着不断出现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跨世纪联合宣言》(2000年12月26日)

请回答:

你认为,我国当今所面临的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加以克服?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该是西周。(    )
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时,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不听解放军的多次警告,闯入解放军防区,双方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
A . 帝国主义国家从此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 . 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 C . 国民党政府实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 D . 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
1947~1971年期间,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相同点是(  )
A . 以克什米尔问题为导火线 B . 因联合国进行调解而停火 C . 与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有关 D . 没有最终解决印巴的矛盾
据《清宣宗实录》记载,“(江苏巡抚程矞采奏)省城民情静谧。现于吴江、震泽一带,择要防守。得旨,小心防堵,无汉奸,逆英不敢轻入,是以严拿汉奸为第一要着。懔之,勉之!逆夷全恃汉奸为引导,不除汉奸,无以克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 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 . 高层妥协导致战争失败 C . 对敌情的判断缺乏理性分析 D . 缺乏对即来战争的防范

二、材料题(4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4)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4)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4)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

 材料  吴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出身医学世家,得到良好的医学教养,受到新兴的市民思想的熏陶。崇祯十五年(1642年),全国瘟疫横行,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面对疫情,许多医生墨守成规,依然搬用伤寒的方法治疗瘟疫,结果枉死的民众不可胜数。吴有性亲历了疫情,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仔细观察,悉心治疗,结果全活甚众。其后,他利用积累的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温疫论》一书,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揭示瘟疫病源,探寻治疗药物,创立了瘟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200年,充实了我国医学温热病学的内容,这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摘编自潘桂娟主编《吴有性》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吴有性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吴有性取得历史贡献的原因。

9.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C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陈独秀在下列哪一刊物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             B          C          D

《世界通史》:“……美元等同黄金,许多国家用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和主要国际支付手段。美国不仅把美元散发到世界各地,而且通过美元的发行,通过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操纵国际金融活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B.美元获得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

C.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D.各国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

D.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