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所指的这一制度是

A . 世官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战乱频繁 B . 社会发生大变革 C . 私学兴盛 D . 出现新兴地主阶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材料三:“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何处?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在全球治理方面还倡导何种方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A . 国有化程度增强 B . “经营者革命” C . “人民资本主义” D . 建立福利国家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 . 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 . 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 . 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 . 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古代中国对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十分谨慎,但却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如汉魏时期的葡萄、胡萝卜香菜,唐朝的菠菜,明朝的番茄、玉米、马铃薯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   )
A . 中国传统社会的实用主义 B . 中外频繁交往提升经济水平 C . 长期存在的巨大人口压力 D . 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图一

图二

材料二: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及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交通概况分析我国古代交通的特点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超过地球总面积的2/3。如何去探测深海,如何去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海洋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最早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中国 C . 苏联 D . 英国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基本税制: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前,国民党反动派制定的苛捐杂税达数百种之多。毛泽东认识到必须废除国民党税收旧制,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的税收制度。因此首先提出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建立统一累进税制的思想。

(二)根本原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央苏区税收建设中,坚持对剥削富裕阶级征收重税,对劳苦群众阶层减免税收的原则,将纳税重担放在剥削阶级和富裕者身上,这种按阶级区别征税的思想在中央苏区的农业税中体现尤为突出。

(三)主要职能:随着革命战争不断深入,军政人员的扩大,苏区财政供给日渐困难。1933年,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包围,临时中央颁布《关税条例》、《关税税率表》、《关税征收细则》,根据苏区需要的程度,对进出口货物按不同的税率征收关税。关税制度的建立有效调剂了苏区的物质供需,对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军民的物质供应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苏区开展对敌斗争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税收工作,1934年中央苏区税收收入已占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成为苏区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为巩固红色政权和战争胜利提供了财力保证。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税收思想基本内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税收思想体现的特点与原则。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税收思想的重要意义。
两汉时期,农村出现了一批个体手工业者,他们从事与编户齐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工业生产,如制陶、酿造、生产简单农具等,产品在乡间贩卖。这一状况(   )
A . 反映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B . 进一步丰富农村商品市场 C . 与国家的商业政策相违背 D . 减少了农民对社会的依赖
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朝与英国在上海签订《中英通商章程》,规定:(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这一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A . 便利了英国商人对华商品输出 B . 清朝的关税自主权由此开始丧失 C . 清朝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 . 清朝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1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1分)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2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2分)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3分)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11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                          B.                           C.                          D.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 )工业革命的开始 ________ 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结束的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 )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 “________ 时代

出现的交通工具: ________ ________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技术未与生产相结合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共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C.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D.要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B.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C.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D.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
(题文)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