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说明: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并在相应位置打“√”。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心灵折旧费 这是5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汉子说,他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他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了。大哥看夜幕已经降临,犹豫了一番,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借给汉子。大哥当时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还是不敢轻易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和村庄的名字,就匆匆骑车走了。 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后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的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蒙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在大哥厂子的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字:诚信为本。 1.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颇为鲜明。请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写人? 2.本文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中年男子,作者为什么不给他加个姓名呢?请分析其理由。 3.联系全文回答,大哥厂子的门口,为什么不写别的字,而要写“诚信为本”?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损的莫过于吴宪宗“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多么公平!” 他便是方文山,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从《双截棍》、《东风破》、《七里香》,直到今天感人肺腑的《菊花台》,方文山用天马行空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们的感官,他几乎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暑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懂得惜福。 记者:电影和写作曾经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和笔,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下来写了一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 机会显然眷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人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人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强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这个年代,如果没有周杰伦,音乐将会很寂寞;如果没有方文山,周杰伦也会很寂寞。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1.文章的开头提到了不同的人对方文山的评价,其共同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2.记者进行采访时,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请根据文意,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 3.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小题1】1①细节描写,如“看看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②动作描写,如“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③语言描写,如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④心理描写,如“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大哥终于绝望了”(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因为这是一个陌生人,作者并不知道他的名和姓,这样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服力;(2分)姓名并不重要,这个汉子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一个象征,这样写,有代表性。(3分) 3.①这是五年前那个汉子身上体现出的品质;②是大哥从五年前那件事上获得的人生启示;③是大哥这些年坚守的人生信条;④是大哥企业红红火火的根本原因。(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 【小题1】 1.这几句话都是围绕方文山的“相貌”和“才华”展开的:他长得很一般,甚至有些丑,但极有才华,词写得十分出色(2分)。作用: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开篇,引起阅读兴趣(1分);同时又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方文山横溢的才华(1分) 2.(1)艰辛的成长经历;(2)与周杰伦的合作;(3)与众不同的风格。(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可根据文章行文的特点,先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内容,再概括。) 3.(1)方文山的成功有其幸运的因素,如能与周杰伦搭档,强强联手,使他能一朝成名。(2分)(2)但最终促使他抓住幸运走向成功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①坚强的意志:普通的家境与苦难的成长历程,磨砺了他的意志。②锲而不舍的忘我写作:在工作之中,坚持写作。③懂得“转弯”:当电影行业不景气时,他退而求其次,以写歌词的形式靠近电影圈。④有谦虚谨慎的人品:赞赏搭档,认为自己的成功与跟周杰伦的搭档有关。⑤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甘心先做一只“麻雀”,认为做人先要做好自己。⑦有出众的才华:有天马行空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每点1分,答到4点即可得4分。如有其它观点,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亦可。只笼统答方文山凭实力走向成功最多得2分) 解析: 略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