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和分力矢量合成的方法)的实验情况中,如图所示,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理想实验法 B . 控制变量法 C . 等效替代法 D . 建立物理模型法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0.99kg和M2=0.1kg的木块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木块间夹一轻质弹簧,一粒质量m=10g的子弹以v0=100m/s的速度打入木块M1中,当子弹在木块M1中相对静止的瞬间。求

图片_x0020_100038

  1. (1) 木块M1速度的大小。
  2. (2)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瞬间木块M2的速度。
  3. (3)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1. (1) 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 (2) 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水平推力F1和F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等质量的a、b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停下,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图中线段AB∥CD,则(  )

A . F1的冲量小于F2的冲量 B . F1的冲量等于F2的冲量 C . 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 . 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
一个电阻阻值R=10Ω,通过电流的大小为2A,通电时间为2s,求:
  1. (1) 通电过程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
  2. (2) 在2s内电阻产生了的热量.
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的x-t图象.已知m1=0.1 kg.由此可以判断(   )

图片_x0020_956621568

A . 碰前m2静止,m1向右运动 B . 碰后m2和m1都向右运动 C . m2=0.3 kg D .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了0.4 J的机械能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使用电源的仪器,其工作电压是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s打一个点.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 (1) 如图是欧姆表的原理图,电流表的满度电流值是125微安,电池的电动势是1.5伏.若把表盘改画成欧姆数的刻度,则表盘正中央的电阻刻度值应是欧.右端电阻刻度值应是欧.

  2. (2) 测量电阻,每次换挡后,需重新,再进行测量.
  3. (3) 如果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测量比较准确,应将表的选择开关拨至倍率(大或小)的挡位上.
如图所示,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0∶1。在原线圈两端接入 50Hz 正弦交流电源,在副线圈两端接有“12V、12W”的灯泡。若灯泡恰能正常 发光,则(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 120V B . 变压器输入电流的最大值为 0.10A C . 变压器输入功率大于 12W D . 变压器输出频率等于 5Hz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研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DIS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柱体的质量为m,放置在未画出的圆盘上。圆周轨道的半径为r,力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向心力,光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圆柱体的线速度,以下是所得数据和图乙所示的F-v2,F-v,F-v3三个图象:(计算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1) 数据表和图乙的三个图象,是在用实验探究向心力F和图柱体线速度v的关系时,并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半径r=0.1m的条件下得到的。研究图象后,可得出向心力F和圆柱体速度v的关系是
  2. (2) 根据你已经学习过的向心力公式以及上面的图线和数字可以推算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质量为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则

图片_x0020_100018

  1. (1) 打下B、C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 =m/s、VC = m/s
  2. (2) 小车的加速度a= m/s2 (该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下列陈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 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B .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C . 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D . 普朗克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5 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kΩ;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调零点.
  2. (2) 将图1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选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kΩ和V.

  4. (4)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kΩ和4.00 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kΩ.
  5. (5) 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4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V,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kΩ.
水平桌面上有一重100N的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若依次用0N,7N,20N,30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 N, N, N, N.(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如图所示是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半径为R的粗糙柱面,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B,且mA=2mB , 由图示位置从静止开始释放A物体,物体B能沿着柱面运动。现测得从开始到物体B达到圆柱顶点,摩擦阻力做功的大小为Wf=(π-2.5)mBgR,求∶

图片_x0020_100016

  1. (1) 当物体B达到圆柱顶点时,物体A的速度;
  2. (2) 从开始到物体B达到圆柱顶点,绳子对A做的功。
如图为一块手机电池的背面印有的一些符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电池的容量为500mA·h B . 该电池的电动势为3.6V,内阻为0 C . 该电池在工作时的电流为500mA D . 若电池以10mA的电流工作,可用5小时

如图所示,悬挂在高处O点的绳子下端是质量M=10kg的橡胶杆P,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要借助该装置飞越到对面的水平传送带上,传送带始终以u=3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传送带的另一端B点就是终点,且xAB=3m。一名质量m=50kg的选手脚穿轮滑鞋以水平向右大小为v0=8.4m/s的速度迅速抱住竖直静止的橡胶杆P并开始摆动,若选手可看作质点,悬点O到选手的距离L6m,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0.6cos370=0.8,求:

1)当绳子摆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0时选手速度的大小;

2)此时刻选手立即放开橡胶杆P并且最终刚好站到了高度相同的传送带的端点A上,若选手在传送带上做无动力的自由滑行,受到的摩擦阻力为自身重量的0.2倍,求选手在传送带上滑行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在2s8s时间内(  )

A.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我国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如图所示,假若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先沿椭圆轨道Ⅰ飞行,后在远地点P处由椭圆轨道Ⅰ变轨进入地球同步圆轨道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Ⅱ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km/s

B.卫星在椭圆轨道Ⅰ上的P点处加速进入轨道Ⅱ

C.卫星在轨道Ⅱ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小

D.卫星在轨道Ⅱ运行时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如图为显像管原理示意图,电子束经电子枪加速后,进入偏转磁场偏转.不加磁场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若要使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位置由O逐渐向A移动,则()

    A 在偏转过程中,洛伦兹力对电子束做正功

    B 在偏转过程中,洛伦兹力对电子束做负功

    C 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逐渐变大

    D 偏转磁场的方向应垂直于纸面向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