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图片_x0020_1595680731

A . 极板x应带正电 B . 极板x´应带正电 C . 极板y应带正电 D . 极板y´应带正电
酒精测试仪用于对机动车驾驶人员是否酒后驾车及其他严禁酒后作业人员的现场检测,它利用的是一种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不同的酒精气体浓度对应着传感器的不同电阻,这样,显示仪表的指针就与酒精气体浓度有了对应关系。如果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 的倒数与酒精气体的浓度 成正比,那么,电压表示数 与酒精气体浓度 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越大,表示 越小, 成反比 B . 越大,表示 越小,但 不成反比 C . 越大,表示 越大, 成正比 D . 越大,表示 越大,但 不成正比
溶液中,正、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如图所示,若测得 内分别有 通过溶液内部的横截面 ,那么通过横截面 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 ,水平向右 B . ,水平向左 C . ,水平向右 D . ,水平向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光电效应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不变 B . 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C . 两个氘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式为 D .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后动能增加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与摩擦力打交道,摩擦力几乎无处不在。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B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 .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 D . 两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了如图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再在一块平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依得到痕迹B的方法,再得到痕迹C;最后用刻度尺测出图示中的x、y1、y2的数值,如果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的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

图片_x0020_100017

如图所示实线为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虚线为以一点电荷为中心的圆,M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若将一试探正点电荷从虚线上N点移动到M点,则(  )

A . 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不变 B . 电荷电势能大小不变 C . 电荷电势能逐渐减小 D . 电荷电势能逐渐增大
下列关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随选择的参考平面的不同而不同 B . 物体的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C . 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D . 物体位于所选的参考平面以下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值
图中ae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1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通过ae的时间为(   )

A . 2t B . t C . (2+ )t D . T
东风中心课外物理兴趣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单个钩码的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动滑轮质量不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②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③挂上钩码,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上的数据求出小车的加速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①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③,求得小车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 (1) 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 . 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 . 与小车相连的细线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D . 一定要记录所挂钩码的质量
  2. (2) 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该纸带上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结果保留两中位有效数字)
  3. (3) 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图线的斜率为。(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间距为L的光滑水平U型导体框左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PQ置于导体框上。不计导体框的电阻。时PQ棒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开始运动,到达位置c时棒刚好静止,其中a、b与b、c的间距相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时PQ棒两端电压 B . PQ棒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C . PQ棒运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总功小于 D . PQ棒在由a→b与b→c的两个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热能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块很大的平行金属板a、b,相距为d,今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微粒从a板下边缘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射入电场,当它飞到b板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水平夹角方向α=37°,且刚好从狭缝进人bc区域,所加电场的场强大小、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点纸面向里,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等于。若微粒刚好没有从bc区域离开,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平行金属板a、b之间的电压;
  2. (2) bc区域的宽度;(要求用含d的式子表示)
  3. (3) 微粒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经过金属板b所用时间。

如图,质量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拉至B处。(已知。取)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某机场候机楼外景如图a所示。该候机楼结构简化图如图b所示:候机楼侧壁是倾斜的,用钢索将两边斜壁系住,在钢索上有许多竖直短钢棒将屋面支撑在钢索上。假设每边斜壁的质量为m,质量分布均匀;钢索与屋面(包括短钢棒)的总重量为m/2,在地面处用铰链与水平地面连接,钢索固定于斜壁上端以支撑整个屋面,钢索上端与斜壁的夹角为30°;整个系统左右对称。求:

1)斜壁对钢索是拉力的大小;

2)斜壁与地面的夹角。

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平行导体框架宽度L=0.5m,接有电阻R=0.20Ω,磁感应强度B=0.40T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方向向下,仅有一导体棒ab跨放在框架上,并能无摩擦地沿框架滑动,框架及导体ab电阻不计,当abv=4.0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时.试求:                                                                                                    

1)导体ab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要维持ab向右匀速运行,作用在ab上的水平力为多大?                                        

3)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功率为多大?                                                                      

                                                                   

                                                                                                                                       

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
1)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               

2)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3)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部分测量数据见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如图,该球的直径为            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         的增大而增大。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A)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               B)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C)两根玻璃棒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     D)用打气筒对车胎打气很费力

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V0.1A,电流表的内阻为0.2Ω,那么有关待测电阻Rx的说法正确的是:(    

A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BRx的真实值为100Ω

CRx的真实值为100.2Ω    

DRx的真实值为99.8Ω

真空中有一带负电的电荷q绕固定的点电荷+Q运动,其运动轨迹为椭圆,如图所示。已知abcd为椭圆的四个顶点,+Q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产生的电场中a、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负电荷q在b点速度大于d点速度
C. 负电荷q在b点电势能大于d点电势能
D. 负电荷q在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始终不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