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一个质子在A、B两点受到电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A和FB ,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 FA=FB B . FA<FB C . FA>FB D . 无法比较
如下叙述是有关安培力的说法,则正确的是(   )

A . 安培力的方向既垂直电流方向,又垂直磁感应强度方向 B . 将通电导体置于磁场中,导体必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C . 将通电导体置于与磁感线平行时,增大电流强度,则安培力也随着增大 D . 将通电导体置于与磁感线垂直时,导体可能不受安培力的作用
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B . 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C . 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 D . 建立“电场线”的概念
如图所示,一足够大的真空室,虚线PH右侧是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左侧为电场强度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某时刻PH上的点O处一静止的原子核 No发生α衰变后生成新核Fm,衰变后α粒子沿水平方向右进入磁场,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次到达虚线上的A点, =L,已知α粒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q,忽略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力,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不计,原子核的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数之比。求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新核Fm的中子数;
  2. (2) 衰变后新核Fm的速度大小;
  3. (3) 判断新核Fm能否经过A点?若能,求其从O点开始运动到经过A点的时间。
如图所示,在虚线MN右侧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闭合正方形线框ABCD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D连线始终与边界MN垂直。以D点到达边界MN为计时起点,规定顺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在线框进人磁场过程中,线框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竖直玻璃管A、B下端通过橡胶管相连,玻璃管中装有适量的水银,两玻璃管的上端封闭,使两玻璃管中分别封闭一段气柱,气柱的长均为L=10cm,A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1= 76 cmHg,两管中气体温度均为33 ℃, A管中水银液面比B管水银液面高出8cm,两玻璃管的长度足够长。若将A管中气体温度升高∆T,B管中气体温度降低∆T,则∆T为多少时,可以使两管中水银液面相平。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里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似的高度

b.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水平,小球要沿着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a是事实,bcd是推论   B.b是事实,acd是推论C.c是事实,abd是推论    D.d是事实,abc是推论.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 (1) 实验采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V的电源(后空填“直流”或“交流”)。
  2. (2) 用力推物块一段距离后撤去推力,计时器打出一条合适的纸带,依次得到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认为物块在(填“DI“或“EI”)间做匀减速运动。
  3. (3) 已知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根据图(b)数据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g=9.8m/s2 ,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电源,(填交流或直流)通常的工作电压在6V以下,电源频率为50 Hz时,每隔s打一次点,如果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来,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s
有一X星球,它的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宇宙飞船在以X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X星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为T1 , 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影响,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0 ,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0 , 则(   )
A . 根据以上数据,有 B . X星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C . X星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D . X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

  1. (1) 小物块刚放上小车时,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 (2) 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 (3) 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10m/s2).
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练习颠球。某一次足球从静止自由下落80cm后被重新顶起,离开头部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80cm。已知足球与头部的作用时间为0.1s,足球的质量为0.4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足球刚接触头和刚离开头时的速度相同 B . 从足球与头部接触到刚离开时足球的动量变化为零 C . 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重新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零 D . 足球与头部作用过程中,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足球重力的9倍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用同样的方法建立的概念是(   )
A . 位移 B . 弹力 C . 自由落体运动 D . 加速度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m/s,在第6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B.物体5s末的速度是32m/s

C.物体56两秒内的位移是72m

D.物体从14mA点运动到32mB点所用的时间是2s

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P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如图所示,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开关闭合电路稳定后灯泡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现突然断开开关S时,灯泡立即熄灭

B.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现突然断开开关S时,灯泡慢慢熄灭

C.开关S原先断开状态,现突然闭合开关S时,灯泡立即变亮

D.开关S原先断开状态,现突然闭合开关S时,灯泡慢慢变亮

如图所示电路中,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是一只静电计,开关合上时,静电计张开一个角度,下述情况中可使指针张角减小的是(   

A.合上,使两板靠近一些    

B.合上,使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C.断开,使间距靠近一些    

D.断开,使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2013420,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牵动了我们的心。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在H=180m的高空以v0=2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要将两箱物资先后准确地投到山脚和山顶的安置点AB,已知山高h=135m,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s0=500m,取g =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第一箱物资应在飞机离A的水平距离s1为多少时投放?

2)第一箱物资投放后飞机继续飞行的 距离s应为多少时再投放第二箱物资?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 = 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

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3m的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铁块A放在长木板右端。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射入木板并留在其中,铁块恰好不滑离木板。子弹射入木板中的时间极短,子弹、铁块均视为质点,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板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B. 铁块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C. 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 子弹、木块、铁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