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棵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它的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了这样美丽的鲜花?”

    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  奇怪—  艰辛—

  2. (2) 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杏树心中的火焰”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4. (4) 是什么原因造成杏树的身躯“伤痕斑斑、弯曲”?
  5. (5) 杏树历尽磨难,是靠什么力量活下来的?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多音字组词

chēng  chèn méng měng

你从下面事例中得到什么启示?想一想,说一说。

坦然面对失去

    在飞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了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用处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这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发人深思。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写出你的发现。

    运     围

    不备     无敌

千里     不意     

我的发现:

对下面这句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北有黄河,南有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A . 中国版图有两条河。 B . 黄河、长江奔流入海。 C . 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D . 版图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先辨字,再组词。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企图——    隐匿——    郑重——    盼望——

无端——    模糊——    欺负——    捉弄——

根据拼音写出合适的同音字。

gǎo

róng

jùn

回忆课文和古诗填空。
  1. (1) 从“”中的“霜叶”,我知道杜牧的这首诗写的是(季节)的景色。我还知道成语也是描写“霜叶”的。
  2. (2)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燃了次火柴:第一次擦燃后,她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第二次擦燃后,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第三次擦燃后,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最后一次擦燃,她和奶奶飞走了。
  3. (3) 牛背上欢歌的牧童被蝉的鸣叫声勾住了脚:意欲捕鸣蝉,。武艺高强的将军天明去找箭:“,没在石棱中。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欲作家书意万重。在家的人也牵挂着出门在外的亲人:想得家中夜深坐,
  4. (4) 向妈妈介绍我的同学时,我想把他的外貌、说给妈妈听。
  5. (5) “断金",我们互相支持,一定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符号一定清清楚楚,不敢   ▲    

②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    ▲    , 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

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     , 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不断地说谢谢。

④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还有一次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   ▲  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量会比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1. (1) 我会用批注的方法来阅读,写在上文横线上。

        

  2. (2) 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对应的字母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以贯之 B.草率了事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不耻下问

          

  3. (3) 本文从生活小事着手、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点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 (4) 第一自然段中写到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再草率,用意是(    )。
    A . 写出吕叔湘先生做学问没有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自愧不如。 B . 从吕叔湘先生的变化中,写出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影响力。 C . 侧面写出了吕叔湘先生被叶老先生的待人宽厚而感动,突出他的宽厚待人。 D . 动作描写,写出了吕叔湘先生向叶老学习,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5. (5)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了叶圣陶写的文章《》,如果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又想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我可以采用方法是: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péi   yù

qīng  shòu

duān zhuāng

mào  shèng

yǔ  zhòng  xīn  cháng

加部首,组新字。

仓          

良          

主          

古          

“五官端正,身材修长;甘愿效力,唯命是从……”这是对《鲁滨逊漂流记》中(    )的描述。
A . 鲁滨逊    B . “星期五”    C . “星期五”的父亲    D . 老船长
读一读,连一连。

                                                                      


战士                                   跳绳                                    眼睛                                    彩虹                                    篮球

选字填空。
  1. (1) [例  列]                         [汉  汗]

    如     车               水    

  2. (2) [粗  祖]                         [荒  慌]

    国     壮              忙    

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 (1) 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取之”的“之”指的是
  2. (2) 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 (3) 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照样子写句子。
(1)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
山上________,山下________。
(2)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演员________,观众________。
(3)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________;________。
词语归类。
水稻 恐龙 熊猫 南瓜 聪明 敏捷 懒惰 斑马
雪猴 凶猛 辣椒 傲慢 苦瓜 狼狈 灵活 勇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这里双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
B. “处死”“死命令”这两个词中的“死”的意思完全一样。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D.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是孔子关于学方法的名言。
写话练习。
小朋友,快乐的“六一”已经到来了,你是怎样度过这快乐的一天的,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语句通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