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阅读·感悟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解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 (1) “小小的声音”是发出的。
  2. (2) 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
  3. (3) 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

    A.老屋的默默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B.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心愿

    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地要求。

    “好吧,就说给你听听。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哎,妈妈,你怎么总是围着我打转转,能不能说说你自己呀?”

    “我嘛——一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长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

    “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你想要.....”

    母亲渐渐意识到什么了,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从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别墅,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皮包坏了,还想要一只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这些顶用?心愿说完了,你去写作业吧。”

    女儿一直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母亲,她没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空旷旷的,安静得只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妈妈,我不是....”

    “还敢顶嘴!告诉你,9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着:“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包。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母亲的心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很多时候,大人的心愿太高不切合实际,过分关注自身却寄希望于外物,烦恼往往由此而生。而孩子的心愿简单明了,朴素真挚,却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大人忽略掉了。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地呵护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吗?

    童心纯净,童心无数,童心是一片不可忽略的世界啊。

  1. (1)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2) 文章开头写了什么故事?女儿问妈妈的心愿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第九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4. (4)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文中的女儿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女儿你还会给妈妈送礼物吗?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比一比,再组词。

  时  入  种

  过  人  秋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马观花    投无路 B . 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 C . 自愧如    若之矣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ǒu)    雨(zòu)    花(huì)    杆(ɡànɡ) B . (pǔ)    猾(jiǎo)   菜(qín)    可(nínɡ) C . 占(bà)    荧(pínɡ)   花(xīn)    鞋带(jì) D . (fēn)   笑(hōnɡ)   名(jiànɡ)  乐部(jù)
“一岁一枯荣”的上一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村井
    村中有一口井,在一棵高大的苦栎树下,圆圆的井身是磨石条拼砌的(长、印、盖)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成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_______了竹篮,_______了铝盆,_______了铁桶,_______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不一会儿,_______的取水声、_______的搓衣声、_______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月亮升起来,(旋即、随即、当即)又垂落在井底。井朦胧,树朦胧,月朦胧,鸟朦胧。村里地姑娘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都听见了,井便非常的快乐。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无论多大的暴雨,井总是清澈见底,水草依附,如少女的明眸。无论多么干旱的季节,井总是汪汪的,盈盈的,如十五的月亮。一线清流,不紧不慢地从井中溢去,绕乡村旁的田间……
    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依徊。
    前些日子,回家过暑假。夜晚,吃了几片西瓜仍不解渴,我便提议:“去打井水吧。”
    父亲低头不语。母亲说:“只怕不好打了,你要去,当心蛇。”妻子提出要同我去看看井。
    月牙儿淡淡的,夜虫清唱。荒草萋萋,苔痕满地。那高大的苦栎树也被砍了,干枯的根系像垂暮老人的手掌,紧紧地抓住井沿的泥土。我问母亲:“这井怎么了?这么浅了。”母亲说:“这井废了,你不见村里人如今家家都用上自来水了。”
    我仍然迷惑不解。正在上理工大学的妹妹用物理的知识解释说,井没人打,那渗水层便日渐枯萎、堵塞。照理论计算,不出十年便要成为一口枯井。我一惊,仿佛看到了一只盲人的眼睛,空洞、干枯、死寂,就如那没有生命的井。
    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人也如井呀。”
  1. (1)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了竹篮,了铝盆,了铁桶,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

  2. (2) 在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长、印、盖)着青苔       (旋即、随即、当即)又垂落在井底

  3. (3)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象声词。

    不一会儿,的取水声、的搓衣声、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

  4. (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络绎不绝:

    ②迷惑不解:

  5. (5) 文中具体描写村井是盈盈的,快乐的是第至第自然段,在这几个语段中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6. (6) 当“我”看到自己在童年时留下美好印象的井完全变了,会想些什么?
  7. (7) 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人也如井呀。”这句话的意思是:
用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原来是月夜太静了,仿佛缩短了声音传递的距离,远和近的动静根本无法区别。

指出下列词语中,哪些是褒义词,哪些是贬义词,哪些是中性词。

诚实  真诚  疯狂  恶劣  虚伪  善良   热情  节约  奸诈  浪费  聚精会神  张牙舞爪

①褒义词

②贬义词

选择正确的答案:
  1. (1)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读音是(    )
    A . zhē B . zhé C . shé
  2. (2) 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
    A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 .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 .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写出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
我早就盼望着房价了。
宋庆龄特别喜欢去伯伯家。
给加下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1. (1) 泥融飞燕子( ①泥土湿润  ②泥土融化)
  2. (2) 迟日江山丽( ①迟到的日子  ②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
  3. (3) 绿不减来时路( ① 树荫   ② 阴暗 )
  4. (4) 小溪泛尽山行( ① 却是  ② 再,又)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分布在银河两侧的星和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
  2. (2) 《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名叫,他热心,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自己只留下的一份。最后为了救乡亲们,他变成了
  3. (3) 《乞巧》一诗是朝的写的,诗的后两句是。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诗歌还有杜牧的《》,秦观的《》。
订正音字。

作业本

订正栏

胳膊(bēi)    资(zī)态   解(jiě)闷

bēi—bo   资—姿

拆(chāi)除   开壁(pì)   倔(juè)强

滕(ténɡ)萝   重荷(hé)   侍(shì)候

蝙(piān)蝠   即(jí)将   邃(suì)道

(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在山上,一群羊正在吃鲜嫩的青草。
一群羊正在山上吃鲜嫩的青草。
在微弱的烛光下,一个小伙子正在做皮鞋。

(2)把句子写具体。
他散步。
(什么时候),他 (在什么地方)散步。
(3).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吗?”(改为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按要求写句子。
(1)将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① 趵突泉冒出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一棵高大的杨树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一下雪花漫天飞舞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 
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吗?
①我先前看见的不是一个幻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
②____________有雪,__________有雪,____________有雪。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努力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B. 山谷里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C.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我们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选自语文教材《爬天都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1】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什么。请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边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有句子把“我”爬山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请在文中用“﹏﹏﹏”线画出来,并用批注形式写出你读此句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一老一小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字组词。
杉(_____) 毯(_____) 栖(_____) 棱(_____)
衫(_____) 谈(_____) 洒(_____) 凌(_____)
回忆课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火烧云 (________)的大潮 (________)的兵马俑
(________)的颐和园 (________)的乌塔 (________)的台湾青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