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符号一定清清楚楚,不敢   ▲    。 ②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    ▲    , 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 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     , 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不断地说谢谢。 ④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还有一次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   ▲  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量会比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1) 我会用批注的方法来阅读,写在上文横线上。      (2) 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对应的字母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以贯之 B.草率了事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不耻下问        (3) 本文从生活小事着手、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点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 第一自然段中写到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再草率,用意是(    )。 A . 写出吕叔湘先生做学问没有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自愧不如。 B . 从吕叔湘先生的变化中,写出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影响力。 C . 侧面写出了吕叔湘先生被叶老先生的待人宽厚而感动,突出他的宽厚待人。 D . 动作描写,写出了吕叔湘先生向叶老学习,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5)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了叶圣陶写的文章《》,如果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又想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我可以采用方法是:。 答案: 【1】答案不唯一,如果提的问题是“某某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只能得一分【2】语言【3】待人平易,为学谦虚【4】不能【5】说明叶圣陶送客送的远,体现叶圣陶待人热情。 【1】B【2】D【3】A【4】C 【1】让“我”帮忙润色作品【2】日常及晚年时的送客情景 B 【1】《爬山虎的脚》【2】串联事件法(表述可多样)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