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起航,驶入茫茫的大西洋……一块新大陆被发现了。”以上描述的是(    )
A .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下列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 . 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C .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 .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右图最能揭示出欧洲(   )

A . 内部矛盾逐渐解决 B . 经济差异渐趋消失 C . 内部市场不断扩大 D . 已完成政治一体化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官员耆英等人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战舰“皋华丽”号上签约,条约签订时原无定名,史籍中又称《江宁条约》

——徐梁伯、蒋顺兴《江苏通史·晚清卷》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

材料三:“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四:下列三幅不同年份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会议

      1921年               1935年                  1945年

材料五:事变发生后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1. (1) 材料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这场战争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3. (3) 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什么制度?其胜利果实最终被谁篡夺?
  4. (4) 材料四三幅图片,哪一幅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请结合会议的内容说明“一代伟人从这里崛起”。
  5. (5) 材料五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意义?通过以上回答,对于我们面临民族前途抉择时有何重要启示?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选出属于其教育思想的一项(    )
A . 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 C . 以法治国 D . 兼爱非攻
对于下侧图片中的考古发现,描述不正确的是(    )

《汉谟拉比法典》

A . 它属于实物史料 B . 它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C . 它体现了奴隶制文明 D . 它可以使我们清晰的了解古埃及社会
某校初一学生开展“先秦诸子百家”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图说历史】

【理解学习】

——摘自蔡志云《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学以致用】

  1. (1) 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

  2. (2) 对号入座,将图片人物写在相应位置上

    ①“兼爱”、“非攻”       ②以法治国

    ③民贵君轻                 ④顺应自然与民心

  3. (3) 该漫画反映了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4. (4)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5. (5) 在你的班上,有同学上课讲话,造成班级纪律混乱。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方法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上课说话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等

材料三: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 (1) “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促成国内哪一政党的建立?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自觉承担的时代重任。
  3. (3) 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这一时期,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件保证了议会的官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该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独立宣言》 D . 《民法典》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举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的汨罗人是(     )
A . B . 刘少奇 C . 任弼时 D . 彭德怀
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标志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种姓制度 C . 基督教 D . 《罗马民法大全》
沙俄外交大臣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样说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 B . 《辛丑条约》签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C . 这场侵略战争剿杀了义和团运动 D . 这场侵略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曾说:“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君”果然未负林公期望,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君”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             D.邓世昌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A.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B.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意味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

D.造成了两大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

14-16 世纪是一个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的时代。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

A 认识你自己 ”“ 知识即美德 B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 D 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2012·绵阳)  1912年,图乙取代图甲成为中国的国旗。你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图甲  图乙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A、  阻挡北方“戎族”的南下                 B、保住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B、  获得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                 D、为了加快统一步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