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由领主自己保留并直接经营的上地被称为(    )
A . 份地 B . 自耕地 C . 公用地 D . 直营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丝绸之路路线简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铸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箎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建设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突出贡献的是谁?
  2. (2) 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何时?东汉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 (3) 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来概况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
下列所述内容,错误的是(    )
A .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按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的 B .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C .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是泥范铸造法 D .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重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于谦 D . 戚继光
《掷铁饼者》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周的永恒”。它属于(    )
A . 希腊神话 B . 希腊建筑 C . 希腊史学 D . 希腊雕塑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 . 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 . 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 D . 开国大典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个历史时期的顺口溜往往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情况(   )
A .   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 B . 农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C .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 . 农民非常喜欢公共食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摘自北师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民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 岗人“大包千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1980年5月,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摘自《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

材料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建国初期材料一中土地占有现象怎样得到改变的?
  2. (2) 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岗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说说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5. (5) 根据材料五,说一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表现。
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

A . 如何处置战败的德 B . 解决协约内部的矛盾 C . 限制军备竞赛 D . 建立欧洲新秩序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不包括(   )

A . 安庆内军械所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福州船政局 D . 轮船招商局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 . 1919年 B . 1921年 C . 1922年 D . 1936年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 (1) 阅读图1,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2) 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 (3) 我们为什么把图3中的会议作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    )
A .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 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C .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D . 长江流域、太湖流城成为粮仓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状况。这一革命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美国独立战争 D . 印度民族大起义
图1为中国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

图1

上述内容阐明了中国的(   )

A . 奋斗目标 B . 中心工作 C . 组织机构 D . 最低纲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民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 (1) 依据材料一法国推翻的旧制度是什么?确立新的政治制度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材料中《民法典》指的是?颁布者是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大革命有何不同?
  2. (2) 材料二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一革命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分析这一时期为什么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英国能够领先世界、傲视全球的政治因素是什么?对生产的革命有什么作用?
  3. (3)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图是某纪念馆的纪念墙(部分),它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的是(    )

A .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B . 日本割占中国台湾岛 C .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 . 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材料解析题

9.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领导者是谁?

2)图一事件结果怎么样?试着总结该结果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3)图二漫画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三个重要不平等条约,并说出其各自的影响。

2)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出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例三例。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三例。

3)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除了采用以暴抗暴的形式进行武装反抗外,还有许多不同阶层的杰出代表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进行着抗争。请你举例说明。(至少三例,可从思想界、封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科学文化界等方面去思考)

4)在这些抗争中你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试着用一句口号来表达这种精神。

从全国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军总兵力的78%-94%,其中1937年末为88%1938年末为94%1939年末为83%1940年末为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中国仍然抗击着日本总兵力的34%—69%。这表明中国战场(  

A.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B.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C.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D.最早结束二战的战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