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工业革命不能公公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材料中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根据图文信息判断,以下说法不符合秦朝史实的是(    )

A . 创立皇帝制度 B . 在中央设立三公 C . 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D . 统一了文字
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 . 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些科技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表,从中可以看出(    )

项目

发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弹

周期

65年

50年

20年

5年

A .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B . 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C . 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 D . 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这一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2. (2) 为了维护统一,清朝政府对西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坚持的原则是什么?提出这一科学构想的人是谁?

  4. (4) 谈谈我们青年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应做哪些努力?

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  )

A .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 . 加强中日之间的友谊 C . 求取佛经 D . 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经济、科技文化风俗习惯等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投票,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其主要原因是(    )

A . 领导了巴黎公社 B . 创立了唯物主义史观 C .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D . 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下列明清时期小说中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 《农政全书》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宋初“始置诸州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据此判断横线处的官职应该是 (   )
A . 节度使 B . 通判 C . 禁军将领 D . 三司使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清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是哪个国际组织的宗旨(    )
A . 欧洲联盟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亚太经合组织 D . 联合国
哥伦布说:“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锁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   )
A . 追求财富 B . 发现新大陆 C . 拯救灵魂 D . 享天堂之乐
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

A . 保留猿的特点 B . 使用打制石器 C . 人工取火 D . 采集和狩猎
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使罗马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陶片放逐法 D . 《查士丁尼法典》
  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共同繁荣。

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这个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是(               

A.黄帝                         B.
C.
                           D.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3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相媲美。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向我十岁的儿子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宣言的本质,祝愿在他的心灵中能够永远刻上35日这个日子,以及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摘编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

30951

327610

1891

171994

992210

(1)材料一反映了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一个农奴的反应”说明这个农奴对此次改革怀有怎样的心情?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1861年改革有什么联系?

(3)1861年改革有何局限性?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 1921年实施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工业化建设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与右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

  A.雅典伯利克里改革   

B.日本大化改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鸦片战争前,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