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初三同学整理历史笔记,笔记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据此,笔记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 . 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 .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如图的人物是,他的词风

 

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文物鉴赏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鉴赏文物】请认真观察下列文物图,写出你解读到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所处朝代、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每个至少列出三条)。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 建立大金 B . 统一蒙古 C . 统一契丹 D . 重文轻武
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 . 进士科的创立 B .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 . 殿试制度出现 D . 八股文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的时间达8个月之久。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 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都有米饭吃。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    )
A . 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 . 消灭了地主阶级 C .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 巩固了人民政权
2014 年 3 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 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甲午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战争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发现了新大陆 C . 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 .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

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     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③两朝都有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友好往来     ④都城都在长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
如果你生活在1929~1933年间的美国,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联合国成立 B . 罗斯福推行新政 C . 银行挤满了取款的人群 D . 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牛奶,使这条河成了“银河”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经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所指的这场战争是(    )
A . 雅克萨之战 B . 鸦片战争 C . 中法战争 D . 抗日战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_____类型的宪法。

 

下列对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峰时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化昌盛    B.全体公民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C.经济繁荣    D.重视教育

沪昆高铁贵阳北至我市玉屏东于20156月开通,该列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快捷。请问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下列哪次科技革命成果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以上都不是

你能举出来源于中国近代史事件的三个节日名称吗?计算出这三个节日距今(2008年)多少年?

有学者认为,世界近现代史中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们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不包括

A.割台湾给日本          B.《凡尔赛条约》          C.成立国际联盟         D.《九国公约》

唐朝时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著名高僧是

A.遣唐使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列宁指出:“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这里的“帝国主义战争”是指(    )。

    A.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B.对外侵略战争

    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对外殖民战争

民营企业的勃兴的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B、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

C、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D、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两例)
材料二:



(2)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说说两个的选择理由。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具有怎样的特征?
材料三: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3)与材料三相关的这两场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失败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