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开国元勋”和黑奴解放者的两位总统是(   )


A . 华盛顿、林肯 B . 杰佛逊、杜鲁门 C . 罗斯福、里根 D . 罗斯福、克林顿
为了解决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 . 通过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B .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 . 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D .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如图是来源于1885年某周报的一则漫画。该没画表达的主旨最可能是:(    )

A . 工业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B . 工业革命后,英国默许德俄在亚非疯狂争夺殖民地 C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俄的挑战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 薄伽丘——《十日谈》 B . 达·芬奇——《蒙娜丽莎》 C .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D . 贝多芬 ——《最后的晚餐》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潮流”指(    )

A . 摆脱殖民统治 B . 推翻封建专制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推翻特权统治
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 . 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 . 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 . 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阅读材料。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回答:

  1. (1) “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 (2) 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目录节选:

请回答:

  1. (1) 以上目录材料中,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 (2) 说到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作者不得不提及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根据提示写出他们的名字:

    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的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②“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的进化论者:

  3. (3)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工业革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三国革命对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所起的共同作用。
人们习惯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的用途是(   )

A . 教堂 B . 寺院 C . 陵墓 D . 神庙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 .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几乎都存在.在古代,如图所示的区域主要传播(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联系的纽带,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汉朝的铸铁技术传到西域 B . 朝鲜的音乐传入汉朝 C . 汉朝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 D . 西域的葡萄传入汉朝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她最惨痛的经历是在近代史,作为一国之都,侵略者两次在这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迫使最高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英国利用“中国的禁烟运动”这一“战争机会”发动了哪次战争?“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最终是如何体现的?
  2. (2) 依据材料二,第一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侵略者是谁?侵略者当时给北京城“最惨痛的经历”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吴玉章先生笔下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个国家?此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个人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节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节选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 (1) 据材料一图,概括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3. (3) 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史实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意大利

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析最准确的是

 


            1842                       1895  1901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奠定阶级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 萨拉托加大捷                    B. 《独立宣言》的发表

C. 英国宪章运动                    D. 攻占巴士底狱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革命
C. 三大改造 D. 抗美援朝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核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