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伟大的思想往往会成就伟大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二: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 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材料三:《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材料四: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文章。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 (1) 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在它影响下,写出19世纪后半期的亚洲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一例。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014年、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都提到“全民阅读”,这次运动中哪一内容最能推动当时的“全民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对的共同对象是什么?

  3. (3) “由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事件?“由理想到现实”又指是什么事件?

  4. (4) 据材料四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唐朝是我国古代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导致其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黄巢起义 D .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A . 石制工具 B . 骨制工具 C . 铁制工具 D . 铜制工具
 月,全面内战爆发。

下图是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它的发现,印证了我国       的社会发展水平( )

图片_x0020_95

A . 原始社会早期 B . 原始社会晚期 C . 奴隶制社会 D . 封建社会
在古老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图1和图2中的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 (2) 材料二中图3和图4出土的农作物,反映了我国哪一原始行业的发展?这一行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图5和图6这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商周时期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4. (4)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是什么?
读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年份

产量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0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5

A . 农轻重比例失调 B . 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C . 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D . 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
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李同学制作了各国方位示意图,图中ABCD四国依次是(    )

A . 楚一秦一齐一燕 B . 齐一楚一秦一燕 C . 秦一燕一楚一齐 D . 秦一楚一齐一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的(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商朝 D . 战国
如果我们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可以选择的地点有(  )

①遵义 ②瑞金 ③会宁 ④南昌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地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比赛。比赛开始前同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
A . 田汉 B . 欧阳予倩 C . 贺绿汀 D . 齐白石
1942年,罗斯福(美国总统)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 . 中国是世界强国 B . 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 . 中国会打败日本 D .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17世纪末,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是(    )
A . 平定噶尔丹叛乱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雅克萨之战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下面的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中,最能集中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是  (    )

A . B . C . D .

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关于抗战的时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长期流行的“八年抗战”说;二是“十四年抗战”说。大陆学者李君如认为,坚持14年抗战说,“不仅在学术上有科学性,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问题:

1)“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

隋朝时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时完善。

改正:

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认一认下面哪个建筑是巴黎圣母院
 

A、 ①         B 、②            C、③         D、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