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下列图片中,反映了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后)母戊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
A . 三国同盟 B . 法西斯同盟 C . 三国协约 D . 独立国家联合体
建国初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①③④
“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全国激起了变法的声音,终于在1898年进行了一次变法,我们书上讲,由于慈禧的阻挠导致这次变法的失败,那么假如戊戌变法的时候,慈禧不进行阻挠的话。戊戌变法可以成功吗?”根据历史知识,下列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 . 慈禧太后等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C .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依靠没实权的光绪帝 D . 改革变法的措施推行不当
在世界古代史的长河中,古代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和相互传播了许多辉煌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世界闻名珍贵的历史遗产。九年级(1)班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世界文明珍贵的历史遗产”进行活动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早期的文明】

材料一:

史实

结论

汉谟拉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订了《汉谟拉比法典》

它是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任务二【文明的碰撞】

材料二: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建了许多城堡,把征服的人变为奴隶。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任务三【文明的交流】

材料三: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还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任务四【文明的衰落】

材料四:拜占庭帝国曾辉煌一时,地跨欧、亚、非三洲,但它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实力和荣誉,正是他试图维持和恢复的。拜占庭帝国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最终,在东征西讨中,帝国走向灭亡,但它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任务五【文明的衰落】

  1. (1) 根据材料一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和结论。
  2. (2) 结合材料二,如何看待亚历山大东征?
  3. (3) 依据材料三,总结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5. (5) 文明的交流是多样的,和平交流的方式更值得肯定和推广,更有现实意义。不同文明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请同学们以“文明交流”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分析图片中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符合这一共同特点的是(    )

A . 噶尔丹 B . 五世达赖 C . 大小和卓 D . 林则徐
主持设计和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杰出工程师是(    )

A . 魏源 B . 詹天佑 C . 严复 D . 康有为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指南车,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 . 炎帝陵 B . 黄帝陵 C . 秦始皇陵 D . 中山陵
“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 . 政治清明 B . 经济繁荣 C . 民族团结 D . 文化昌盛
反殖反帝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的共同目标,就在印度发生1857—1859年民族大起义的同时,中国境内也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运动,它是(  )
A .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维新变法 D . 义和团运动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大禹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割占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中俄《瑷珲条约》 B . 中俄《北京条约》 C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 . 中俄《改订条约》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毫无怜悯之心,他们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       ,宁愿大量       

改革是强国之路。下列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罗斯福新政               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⑤洋务运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隶书

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岑参)五言律,见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 后来又读李义山(李商隐)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 原来在唐诗上呢。”这一情节出自于下列哪本著作( )
A. 《史记》 B. 《红楼梦》 C. 《天工开物》 D. 《三国演义》
下图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该剧种形成于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