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

A . “解放”牌汽车 B . “长安牌”汽车 C . “吉利”牌汽车 D . “奇瑞QQ”牌汽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伟大的战略转变。”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失误,但我们仍然取得许多科技成就。以下人物中,与"两弹一星"的成功相关的科学家是(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王进喜 D . 袁隆平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

A . 国旗 B . 国歌 C . 国徽 D . 首都
1990年初,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发。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是 (    )

A . 开发和开放浦东 B . 建立深圳特区 C . 在上海举办世博会 D .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

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 (1) 材料中“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 (2) 他划出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仔细阅读下图,请填出:

    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请写出他们的名称。

  3. (3) 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此政策是我党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4. (4)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 .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C . 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人类为减少和控制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进行了长期斗争,我国哪位科学家首次研发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A . 莫言 B . 钱学森 C . 屠呦呦 D . 邓稼先

读图,回答问题

  1. (1) 观察图,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青藏公路

  2. (2) 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白天和黑夜于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在不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有没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材料体现了下图人物怎样的精神(    )

A . 创新求变的精神 B . 亲民爱民的精神 C . 求实奉献的精神 D . 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 . 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 .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 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 .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 .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也影响了几代人。“他"是(   )
A . 雷锋 B . 欧阳海 C . 董存瑞 D . 邱少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发展,海峡两岸分别成立两个民间团体:"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在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 (1) 香港于哪一年回归祖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内涵,并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另一成功实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涵,并指出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标志。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 .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 .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 .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